时间: 2025-05-01 03:5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9:42
和制帅
作者: 王之望
按部经时走四封,云山有路宝岩通。
普贤相对圆光裹,摩诘不离方丈中。
喜有篇章交寄远,恨无羽翼可凌空。
来诗忽作蛟龙吼,三日能令两耳聋。
这首诗描绘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行走于大山宝岩之间的情景。普贤菩萨与摩诘居士的形象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深邃。诗人欣喜于与友人远隔千里寄送诗篇,却又感到无奈,因为自己没有翅膀无法飞翔。诗的最后,诗人以激昂的诗句表达出自己如同蛟龙吼叫,三天能使人耳聋的气势。
作者介绍:王之望,宋代诗人,以山水诗为主,作品风格清新,常融入佛教思想,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名山大川时创作的,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友人交流的渴望,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和制帅》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诗的开头以“按部经时走四封”引入,展现出一种在时间与空间中漫游的状态,仿佛诗人正踏足于壮丽的云山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壮观与神秘。
诗中提到的“普贤”和“摩诘”二者不仅是佛教的象征,更代表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普贤象征着智慧与慈悲,而摩诘则代表了对自然的向往,二者的结合使得诗作更具深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喜有篇章交寄远,恨无羽翼可凌空”一句,深切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羁绊,虽有诗篇寄托情谊,却因无法相聚而感到无奈,生动地描绘出文人对交流的渴望与孤独感。
最后两句“来诗忽作蛟龙吼,三日能令两耳聋”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澎湃。通过强烈的比喻,诗人将自己的诗作比作蛟龙的吼叫,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普贤”象征什么?
诗人对友人有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蛟龙吼”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