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8:55
我登峨嵋山,伟观天下少,
观公惊俗句,更觉眉山小。
短章锋斩绝,大篇气深杳。
纸敝墨色渝,读诵不能了。
我登上峨嵋山,真是壮丽的景观世间少有;
观公的诗句令人震惊,反而让我觉得眉山小。
短小的诗篇锋利得不可思议,大篇的作品则气魄深远而难以捉摸。
纸张已经破旧,墨色也改变了,读了许多遍也无法完全理解。
作者介绍:王之望,宋代诗人,生活在文化繁荣的时期,诗风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王之望登临峨嵋山时写成,借助对山水的抒发表达对文化和诗歌的思考,显示出他对自然和文学的敬仰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的体验,将自然景观与诗歌艺术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峨嵋山的赞美以及对文学的深思。开头两句以“我登峨嵋山”引入,立即吸引读者的注意,展现了作者的亲身体验和对壮丽景观的惊叹。用“伟观天下少”表达出峨嵋山的独特和壮丽,增强了山的神秘感和崇高感。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观公惊俗句”表现出对文学的敬意,尤其是对某位杰出诗人的赞赏,突显了诗句对他内心的震撼与启迪。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创作水平的自省和谦逊。最后两句则通过“纸敝墨色渝”描绘出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文学作品的珍惜与无法完全领悟的无奈,突显了诗人对艺术的敬畏。
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王之望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对自然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文学的敬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反思与对历史文化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我登峨嵋山”的意图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观公”指的是?
“纸敝墨色渝”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望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望岳》存在相似的主题,都是通过描写山水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诗歌的思考。王之望更注重自我反思,而杜甫则强调历史与文化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