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贺刘侍郎三首

《贺刘侍郎三首》

时间: 2025-05-01 17:13:50

诗句

早岁儒林俊誉流,中年持橐侍宸游。

论思清禁三朝遇,閒散殊庭二纪投。

迹与香山齐出处,诗将彭泽尽赓酬。

似闻璧水求三老,行起蒲轮慰九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3:50

原文展示:

早岁儒林俊誉流,中年持橐侍宸游。
论思清禁三朝遇,閒散殊庭二纪投。
迹与香山齐出处,诗将彭泽尽赓酬。
似闻璧水求三老,行起蒲轮慰九州。

白话文翻译:

在年轻时,我在儒林中声名显赫;到中年时,我手持行囊侍奉天子游历。
我在清白禁忌中与三位朝代相遇,闲适地在特别的庭院中度过两个纪元。
我的足迹与香山齐名,诗歌将像彭泽那样相互酬唱。
似乎听说有来自璧水的求贤者,乘着蒲轮游历以安抚九州。

注释:

  • 儒林:指儒家学者的聚集地,比喻读书人和士人的群体。
  • 持橐:持有行囊,指携带随身物品,象征出行与游历。
  • 清禁:指清白与禁忌,特指清白的道德和政治环境。
  • 香山:指香山或香山寺,常用来指代高雅的文学或诗人。
  • 彭泽:指彭蠡湖,因有“彭泽之水”的美名,常用来比喻诗歌的广泛流传。
  • 璧水:指水清澈见底,常用来比喻才子或求贤之地。
  • 蒲轮:古代船的一种,以蒲草制成的轮子,象征游历与行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著名诗人,以优秀的诗才闻名于世。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他的作品中常蕴含着儒家的理想与对君子的向往。

创作背景:

《贺刘侍郎三首》创作于王之望的中年时期,正值他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之时。此诗是对好友刘侍郎的祝贺,表达了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亦流露出对自身生活境遇的反思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流畅的笔调展现了王之望对刘侍郎的祝贺与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早岁儒林俊誉流”引出诗人年轻时的辉煌,接着通过“中年持橐侍宸游”描绘了他此时的身份与经历,表现了人生的阶段性。诗中通过“论思清禁三朝遇”来强调诗人与朝代的交汇,展示出他在清白政治环境中的坚持与理想。

接下来的两句“迹与香山齐出处,诗将彭泽尽赓酬”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象,将个人的成就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现出诗人与自然、与历史的深厚联系。最后的“似闻璧水求三老,行起蒲轮慰九州”则寓意着对未来的期望,渴望与贤士同行,安抚四方,展现出一种宽广的胸怀与抱负。

整首诗韵律和谐,意象丰富,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王之望深邃的思想与高远的志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岁儒林俊誉流:描绘年轻时光,声名显赫,表明诗人的学识与才华。
  2. 中年持橐侍宸游:转至中年,手持行囊,侍奉天子,体现了生活的转变与职责的承担。
  3. 论思清禁三朝遇:在清明的政治环境中,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变迁,表达出政治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4. 閒散殊庭二纪投:在优雅的庭院中度过两个纪元,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 迹与香山齐出处:自己的足迹与香山相齐,象征着自己的成就与自然的结合。
  6. 诗将彭泽尽赓酬:诗歌如彭泽之水般流传,意在表达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7. 似闻璧水求三老:听闻有求贤者如三老,象征对贤才的向往。
  8. 行起蒲轮慰九州:乘舟游历四方,以安抚九州,体现出诗人的责任感与关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
  • 比喻:将诗人与自然、历史进行对比,增强了诗的意象。
  • 象征:如“蒲轮”象征着游历与探索,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怀,展现了王之望作为一位诗人的情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儒林:知识与文化的象征。
  • 香山:高雅与成就的代表。
  • 彭泽:诗歌传承与交流的象征。
  • 璧水:智慧与求贤的象征。
  • 蒲轮:探索与游历的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境界与文化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之望的《贺刘侍郎三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刘侍郎的祝贺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政治的批判
    D. 对个人成就的炫耀

  2. 诗中提到的“香山”象征着什么? A. 知识的聚集
    B. 高雅的生活
    C. 志同道合
    D. 诗歌的传承

  3. “似闻璧水求三老”中的“三老”指的是: A. 三位贤士
    B. 三个朝代
    C. 三种理想
    D. 三个地方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牧的《秋夕》

诗词对比:

王之望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的关怀,但王之望更侧重于个人经历的叙述,而杜甫则常常以国家的兴衰为背景,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望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哭者 西掖早秋直夜书意(自此后中书舍人时作) 酬裴相公见寄二绝 西湖留别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寄之 小舫 访陶公旧宅 赠谈客 闲坐 南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机陷 磨砻淬砺 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襟江带湖 黄袍加体 火字旁的字 周开头的成语 牛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左冲右撞 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谷口真 亲乐 人民法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