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怪石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怪石》

时间: 2025-04-30 18:44:54

诗句

山阿有人著薜荔,庭下缚虎眠莓苔。

手磨心语知许事,曾见汉唐池馆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4:54

原文展示:

山阿有人著薜荔,庭下缚虎眠莓苔。手磨心语知许事,曾见汉唐池馆来。

白话文翻译:

山的深处有人种植薜荔,庭院下有缚住的老虎,安静地卧在莓苔上。手中磨出的心语,能知晓多少事情,曾见汉唐时期池馆的盛景。

注释:

  • 薜荔:一种常见的攀援植物,常用作装饰。
  • :捆绑的意思。
  • :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威严、凶猛的象征。
  • 莓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苔藓,常见于庭院。
  • 手磨心语:意指用心去表达内心的情感。
  • 汉唐: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代表着文化和繁荣的高峰。

典故解析:

汉唐池馆:指代汉唐时期的繁华景象,池馆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吟唱的场所,代表着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风格独特,追求个性与自由,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黄庭坚在官舍生活期间,可能是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怀古情怀。

诗歌鉴赏:

《怪石》一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开头一句“山阿有人著薜荔”,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山间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而“庭下缚虎眠莓苔”则通过虎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力量与安宁的对比,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手磨心语知许事”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细腻体察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曾见汉唐池馆来”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文化与精神的追寻,表现了诗人对汉唐盛世的向往与敬仰。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阿有人著薜荔:描绘了山间的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2. 庭下缚虎眠莓苔: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环境,虎的安静与莓苔的生机形成对比。
  3. 手磨心语知许事: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4. 曾见汉唐池馆来:通过历史的对比,表现出对文化与繁荣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具体的意象如“缚虎”与“莓苔”,形象地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遗存的追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薜荔: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人类的生活。
  • :威严与力量的象征。
  • 莓苔:自然环境的温柔与宁静。
  • 汉唐:文化的高峰,历史的印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缚虎”主要象征什么? A. 威严
    B. 安宁
    C. 生机
    D. 传统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自然的观察? A. 薜荔
    B. 虎
    C. 苔藓
    D. 以上皆是

  3. “曾见汉唐池馆来”中提到的汉唐代表了什么? A. 现代
    B. 文化与繁荣的高峰
    C. 战争与动乱
    D. 自然环境

答案:

  1. A、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黄庭坚的《怪石》更注重对人文环境的描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表现。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查询

西湖竹枝歌 其四 西湖行宫八景 其八 玉兰馆 西湖歌五首 其四 西湖 西湖杂题二首 西湖棹歌 其一 西湖绝句六首 其二 西湖竹枝 其二十三 西湖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由此及彼 行开头的成语 刀字旁的字 鹿舖 包含烦的成语 豆字旁的字 疾言怒色 香字旁的字 包含巧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一丸可封 神气扬扬 姿结尾的成语 仆童 好饮 宛转蛾眉 得寸得尺 大放厥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