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

时间: 2025-05-02 12:29:57

诗句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9:57

原文展示: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
作者: 司空图〔唐代〕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五台游历时的所见所感。中峰曾经到过这里,留下的题字被苍苔掩盖。手中的锡杖在深谷中回响,翻开经书时不禁想起了往日的旧台。高大的松树临近石阶,惊动了溪边的鹿群。内殿中,诗句的韵味深切,而我的身心却仍然未能真正归回。

注释:

字词注释:

  • 中峰:指五台山的主峰,象征着高远和神圣。
  • 振锡:振动锡杖,锡杖是僧侣的法器,象征着传教的使命。
  • 翻经:翻阅佛经的行为,表示修行和对佛法的思考。
  • 危松:指高耸的松树,表现出险峻的地势。
  • 御诗切:形容内殿中诗作的深切动人。

典故解析: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历史悠久,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吟咏。诗中提到的“旧台”可能与历史上的古寺古刹有关,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唐代诗人,字子长,号云谷,出生于当时的名门望族。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南五台之际,受到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的启发。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常常引起文人的思考与吟咏,诗中流露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在五台山游历时的心境。开篇提到“中峰曾到处”,让人感受到五台山的历史厚重和文化积淀。诗人通过“题记没苍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苍苔覆盖的题记宛如过往岁月的见证,暗示着历史的无情与人心的惆怅。

接着,诗中“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通过对宗教仪式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去的怀念。诗人在此情境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后面的“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生动与灵动,危松的挺拔与溪鹿的惊慌相映成趣,展现出了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最后一句“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尽管身在美景之中,心却依然无法真正归属,反映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使得作品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艺术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峰曾到处:表明诗人曾到达五台山的主峰,暗示对历史的追溯。
  • 题记没苍苔:题字被苍苔覆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振锡传深谷:锡杖的回响传递着僧侣的教义,展现了宗教的深邃。
  • 翻经想旧台:翻阅经书时想起过去的经历,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 危松临砌偃:高大的松树与石阶相依,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与险峻。
  • 惊鹿蓦溪来:鹿群被惊动,展示了自然生灵的灵动与活力。
  • 内殿御诗切:内殿中的诗句深切动人,反映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
  • 身回心未回:身体回到现实中,但内心仍在追寻,体现出诗人的矛盾与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苍苔”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溪边的鹿群被惊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多有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自然与内心的思索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峰:象征高远与神圣,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苍苔:时间的象征,暗示着历史的遗忘与流逝。
  • 锡杖:代表僧侣的法器,象征宗教的信仰与使命。
  • 危松:高耸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
  • 溪鹿:自然界的生灵,象征着灵动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中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五台山
    b) 泰山
    c) 黄山

  2. “题记没苍苔”中的“苍苔”象征什么?
    a) 新鲜事物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的追求

  3. 诗中“内殿御诗切”的意思是?
    a) 诗句动人
    b) 诗人不在
    c) 诗句难懂

答案:

  1. a) 五台山
  2. b) 时间的流逝
  3. a) 诗句动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司空图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维的诗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司空图则更加注重内心的挣扎与思索。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不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

相关查询

浣溪沙 虞美人 建中上元以雨雪败悬灯以国忧罢行乐仆又以老 浣溪沙 生查子 蝶恋花(欹枕) 常山孙令见过仆未起孙题壁而去作绝句寄之 春词 春词 二月二十八日祷雨龙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中弟 臊根 折文旁的字 当面锣,对面鼓 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缨络枣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神灭形消 成规陋习 不毒不发 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刀痕 半子之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