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9:57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
作者: 司空图〔唐代〕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五台游历时的所见所感。中峰曾经到过这里,留下的题字被苍苔掩盖。手中的锡杖在深谷中回响,翻开经书时不禁想起了往日的旧台。高大的松树临近石阶,惊动了溪边的鹿群。内殿中,诗句的韵味深切,而我的身心却仍然未能真正归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历史悠久,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吟咏。诗中提到的“旧台”可能与历史上的古寺古刹有关,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司空图,唐代诗人,字子长,号云谷,出生于当时的名门望族。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南五台之际,受到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的启发。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常常引起文人的思考与吟咏,诗中流露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寻。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在五台山游历时的心境。开篇提到“中峰曾到处”,让人感受到五台山的历史厚重和文化积淀。诗人通过“题记没苍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苍苔覆盖的题记宛如过往岁月的见证,暗示着历史的无情与人心的惆怅。
接着,诗中“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通过对宗教仪式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去的怀念。诗人在此情境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后面的“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生动与灵动,危松的挺拔与溪鹿的惊慌相映成趣,展现出了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最后一句“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尽管身在美景之中,心却依然无法真正归属,反映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使得作品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艺术的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自然与内心的思索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中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五台山
b) 泰山
c) 黄山
“题记没苍苔”中的“苍苔”象征什么?
a) 新鲜事物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的追求
诗中“内殿御诗切”的意思是?
a) 诗句动人
b) 诗人不在
c) 诗句难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司空图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维的诗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司空图则更加注重内心的挣扎与思索。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不同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