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新岁对写真

《新岁对写真》

时间: 2025-07-27 22:05:29

诗句

得见明时下寿身,须甘岁酒更移巡。

生情暗结千重恨,

寒势常欺一半春。

文武轻销丹灶火,市朝偏贵黑头人。

自伤衰飒慵开镜,拟与儿童别写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05:29

原文展示:

得见明时下寿身,须甘岁酒更移巡。
生情暗结千重恨,寒势常欺一半春。
文武轻销丹灶火,市朝偏贵黑头人。
自伤衰飒慵开镜,拟与儿童别写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在明亮的时光里希望长寿,甘愿为岁月的流逝而饮酒游历。内心的情感藏着千重的怨恨,寒冷的气息常常掩盖了春天的一半。文武之道渐渐消失,如同火焰熄灭,市场上却偏偏重视年轻貌美的人。自我感伤衰老无力,不愿面对镜子,想要与孩子们一起留下更真实的影像。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时:光明的时代,指美好的时光。
  • 寿身:长寿的身体。
  • 岁酒:指一年中酿造的酒,象征着岁月。
  • 千重恨:深重的怨恨,感情复杂。
  • 寒势:冬天的寒气,象征冷漠。
  • 文武:指文治和武功。
  • 丹灶火:比喻文人和士人的心血和努力。
  • 黑头人:指年轻人或头发黑的人,象征青春。
  • 衰飒:衰老和凋零的状态。
  • 开镜:照镜子,象征自我反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文武轻销丹灶火”可以引申为古代士人对文治和武功的重视,后来逐渐衰退的现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对当前社会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生于公元836年,卒于908年。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同时也擅长散文、词赋等。司空图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借此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新岁对写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篇以“得见明时下寿身”引入,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似乎在呼唤一种对生命的珍视与执着。接着,“生情暗结千重恨”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饱含着对当下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文武轻销丹灶火”来比喻文人和士人理想的消逝,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最后两句“自伤衰飒慵开镜,拟与儿童别写真”则是诗人对自己衰老的自省与无奈,渴望与孩子们的纯真相处,留下更真实的自我影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敏感,也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得见明时下寿身:希望在美好的时光中长寿。
  2. 须甘岁酒更移巡:甘愿为岁月的流逝而饮酒游历。
  3. 生情暗结千重恨:心中苦涩情感纠结。
  4. 寒势常欺一半春:寒冷常常掩盖了春天的温暖。
  5. 文武轻销丹灶火:文治和武道的逐渐消退。
  6. 市朝偏贵黑头人:社会上偏爱年轻貌美的人。
  7. 自伤衰飒慵开镜:对衰老的自伤与无奈。
  8. 拟与儿童别写真:想与孩子们一起留下更真实的影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武比作“丹灶火”,形象地表达了理想的消逝。
  • 对仗:如“文武轻销”与“市朝偏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寒势常欺,赋予寒冷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以及对自我衰老的感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诗人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时: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生命的希望。
  • 岁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经历。
  • 寒势:象征着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如意。
  • 黑头人: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 儿童:象征着纯真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时”指的是什么? A. 黑暗的时代
    B. 美好的时代
    C. 过去的年代
    D. 未来的年代

  2. 诗人希望在什么情况下长寿? A. 在寒冷的时光
    B. 在明亮的时光
    C. 在喧闹的市场
    D. 在孤独的夜晚

  3. “自伤衰飒慵开镜”中的“开镜”指的是什么行为? A. 照镜子
    B. 关心他人
    C. 反思自我
    D. 看风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夜泊牛津》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新岁对写真》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倾向于怀乡与思念,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衰老与社会的变迁。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透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秋思 秋日泛镜中憩千秋观 冬夜读书有感二首 其二 自喜 出游 枕上闻急雨 军中杂歌 赠鸡 闲中偶咏 一丛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双豆塞耳 隹字旁的字 包含因的词语有哪些 柯枝 嗔拳不打笑面 风字旁的字 微机 卧鼓偃旗 不食马肝 雁默先烹 三撇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生发未燥 擒捕 车字旁的字 明查暗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