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定风波 寄詽斋

《定风波 寄詽斋》

时间: 2025-05-10 03:51:26

诗句

暂乞人閒解脱身。

安横何用闭樆门。

江上秋帆千里影。

风正。

归途万一妥归魂。

万树梢头敷座坐。

云过。

朗吟还见洞庭君。

一向松涛喧茗椀。

鱼眼。

先醒原是独醒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1:26

定风波 寄詽斋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原文展示:

暂乞人閒解脱身。
安横何用闭樆门。
江上秋帆千里影。
风正。归途万一妥归魂。
万树梢头敷座坐。
云过。朗吟还见洞庭君。
一向松涛喧茗椀。
鱼眼。先醒原是独醒人。

白话文翻译:

我暂时请求一个闲暇的机会来解脱自己的身心。
何必安安稳稳地闭上门呢?
江面上秋天的帆影千里绵延。
风正好,归途即便有万一的波折也愿意归去。
万树的梢头上,我愿意在此静坐。
云彩飘过,朗朗吟唱再见洞庭湖的君子。
往日松涛声喧闹着我喝茶的杯盏。
鱼眼中的水波,先觉醒的原是我这个独醒的人。

注释:

  • 暂乞:暂时请求。
  • 解脱:指摆脱束缚,心灵得到释放。
  • 安横:安稳、稳妥地。
  • 樆门:指关上的门,象征内心的封闭。
  • 秋帆:秋天的帆船,传达一种孤独或远行的意象。
  • 归途:回家的路。
  • 万一: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 敷座坐:在树梢上安静地坐着。
  • 朗吟:高声吟唱。
  • 洞庭君:指洞庭湖,象征着作者的理想归宿。
  • 松涛:松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代表自然的喧嚣。
  • 鱼眼:指水波的涟漪,象征觉醒与清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42-1925),字韵亭,号惭庵,浙江宁波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沈曾植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风格兼具古典与现代,常蕴含哲理,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定风波 寄詽斋》写于沈曾植生活中的某个闲暇时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心灵的追求。在清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安宁与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暇与解脱的向往。开篇的“暂乞人閒解脱身”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渴求,而接下来的意象则构建出一幅动人的自然画面,江上秋帆在风中轻扬,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归宿,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松涛、秋帆、云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尤其是“朗吟还见洞庭君”,不仅是对美好景象的向往,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结尾则回归到个人的孤独感,“先醒原是独醒人”,让整首诗有了深刻的哲理反思,感受到人类在自然中的孤独与自我觉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暂乞人閒解脱身:表达了诗人急切希望解放身心的愿望。
  2. 安横何用闭樆门:询问为何要安稳地封闭自己,表明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3. 江上秋帆千里影:描绘出一幅秋天江面上帆船的壮丽景象,暗示着远行的孤独。
  4. 风正。归途万一妥归魂:表明风势正好,即使有万分之一的波折,仍愿意归去。
  5. 万树梢头敷座坐:表达了在大自然中宁静自处的愿望。
  6. 云过。朗吟还见洞庭君:意象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一向松涛喧茗椀:描写了松涛的响声,昭示着生活的喧嚣与宁静的交织。
  8. 鱼眼。先醒原是独醒人: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觉醒,暗示孤独与自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上秋帆千里影”,将帆船的景象比作孤独的旅程。
  • 拟人:如“云过”,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使之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感受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由、内心宁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渴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同时也揭示了个体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江上秋帆:象征着孤独与远行。
  2. 万树梢头: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安详。
  3. 松涛:象征着自然的喧嚣与生命的脉动。
  4. 洞庭君:暗示理想的归宿与生活的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暂乞人閒解脱身”中的“乞”字意思是? A. 请求
    B. 掌握
    C. 乞求
    D. 随便

  2. “江上秋帆千里影”中描述的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3. 诗中“朗吟还见洞庭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怀念
    C. 向往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沈曾植《定风波 寄詽斋》苏轼《定风波》:两首诗都以“定风波”为题,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但沈曾植的作品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而苏轼则更多地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豪放不羁的性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沈曾植诗文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再送正仲 送余干李少府 初闻蛙 依韵和孙秀才朱长官见寄二首同韵 送李尉子京之邵武光泽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 和原甫同邻几过相国寺净土院因观杨惠之塑吴 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五 伤何皆秀才 次韵和永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肉字旁的字 栩栩 万世之名 试胆 飠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灭虢取虞 摧烧 先次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苍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拿风跃云 幄茵 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掩映生姿 埙唱篪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