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褚山人归日本

《送褚山人归日本》

时间: 2025-05-07 18:09:39

诗句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

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

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9:39

原文展示:

送褚山人归日本
贾岛 〔唐代〕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
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
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褚山人归日本的情景。诗人在秋水之边等待船帆起航,船只渐渐驶入无边无际的水天之间。与东海相隔多年,今天终于回到中华大地。岸边遥远的地方,白发渐生,波涛已尽,青山依然如故。隔着水面,我的思念依旧,虽无书信往来,但这种思念也无所谓闲暇。

注释:

字词注释:

  • 悬帆:悬挂的船帆,指船要起航。
  • 杳冥:深远而幽暗的地方。
  • 岸遥:岸边遥远。
  • 白发:因思念而忧愁导致的白发。
  • 波尽:水波逐渐平静。
  • 相思:思念之情。
  • 闲:无所事事。

典故解析:

  • “东海”指代广阔的海域,象征着离别的距离与时间。
  • “无书也是闲”反映了古人对书信往来的重视,以及思念之情的无奈和淡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籍,号香山,唐代著名诗人,以严谨的用词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尤其擅长写送别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贾岛与友人褚山人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及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送褚山人归日本》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绪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开头的“悬帆待秋水”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水画面,给人以宁静与期待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去入杳冥间”,表现了对友人远行的无奈与惆怅,仿佛船只将要驶向一个未知的、遥远的地方。

在“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中,诗人通过时间的流逝强调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绵长。此句中“几年”暗示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之久,正是这种距离感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而“岸遥生白发”则形象地表达了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思念的沉重。

最后两句“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尽管没有书信联系,思念之情依旧在心中萦绕,表现了古人对情感的执着与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性最柔软的一面,是唐诗中送别题材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悬帆待秋水:船帆高悬,静待秋水。
  2. 去入杳冥间:航向无边无际的远方。
  3. 东海几年别:与东海相隔多年未见。
  4. 中华此日还:今日终于回到中华。
  5. 岸遥生白发:遥远的岸边,因思念而生白发。
  6. 波尽露青山:波涛平静,青山显露。
  7. 隔水相思在:隔着水面,思念依然。
  8. 无书也是闲:没有书信,思念也显得闲适。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诗中通过“悬帆”与“秋水”建立起船只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对仗工整:诗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人情的脆弱与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悬帆:代表离别与旅程的开始。
  • 秋水: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白发:象征因思念而生的忧愁与沧桑。
  • 青山:象征永恒与不变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悬帆待秋水”意指什么?

    • A. 船要起航
    • B. 船已经返回
    • C. 船在打捞
    • D. 船在沉没
  2.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思念的无奈
    • B. 朋友的祝福
    • C. 离别的快乐
    • D. 回忆的痛苦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送友人》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贾岛的《送褚山人归日本》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但贾岛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之涣则通过壮阔的景象表达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其四 鹧鸪天 相见欢 浣溪沙(季钦拥双妙丽,使来求长短句,为赋) 浣溪沙 风蝶令 忆秦娥 如梦令 柳枝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厄字旁的字 淆讹 麾幢 异乎寻常 七搭八搭 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涔淫 竹字头的字 雕肝镂肾 西字头的字 初伏 金风玉露 云起龙襄 浑金璞玉 先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