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江月

《西江月》

时间: 2025-07-27 08:33:25

诗句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

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

好处金章不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33:25

西江月

作者: 朱熹 〔宋代〕

原文展示: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白话文翻译:

在睡梦中,林间的风瑟瑟作响,醒来时看到明亮的山月高悬。
身心已经没有负担,感觉久违的轻松安宁,更何况还有清凉的池水和凉爽的馆舍。
写诗的句子虽然稳妥,却还觉得有些平淡,情怀却高远,笑看远郊的寒冷。
兰膏本就源自少陵的残余,好的东西是无法用金章来交换的。

注释:

  • 瑟瑟:形容风声,轻微而细腻的声音。
  • 团团:形容圆满、明亮的样子。
  • 无累:没有负担、烦恼。
  • 清池凉馆:清凉的池水和凉爽的居所。
  • 句稳翻嫌白俗:诗句虽然稳妥,但仍嫌平庸。
  • 郊寒:指远处的寒冷。
  • 兰膏:指少陵(王维)的诗句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
  • 金章:比喻珍贵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1200年)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和哲学家,被誉为“理学宗师”。他提倡的理学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儒学发展,强调儒家经典的解读。

创作背景:

《西江月》创作于朱熹晚年,他经过人生的磨练,愈发向往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这首词表达了他对自然、内心世界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西江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开篇的“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风声轻轻,月光明亮,给人一种安静而和谐的感觉。这种自然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外在环境的美,也引发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轻松的状态。诗人通过清池和凉馆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似乎在告诫我们,真正的安宁来自内心的淡泊与对生活的理解。

后面几句则展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心境。尽管写作的句子显得稳妥,但他却嫌其平庸,反映出他对艺术追求的高标准和对自我境界的严苛要求。“情高却笑郊寒”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态度。他在面对外界环境的严峻时,心中仍然保持一种高远的情怀。

最后一句“好处金章不换”更是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精神世界的珍贵,超越了物质的追求。诗人在这里展现了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睡处林风瑟瑟:描绘在树木环绕的地方,微风轻拂,令人感到舒适。
  • 觉来山月团团:醒来看到明亮的月光,显示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身心无累久轻安:经过长时间的无忧无虑,感受到身心的轻松。
  • 况有清池凉馆:更有清凉的池水和凉爽的居所,增强了宁静的氛围。
  • 句稳翻嫌白俗:尽管诗句稳妥,却觉得有些庸俗,反映出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 情高却笑郊寒:面对寒冷的环境,心中仍然高远且乐观。
  • 兰膏元自少陵残:兰膏的诗意本源自王维的余韵,强调文化传承。
  • 好处金章不换:强调内心的高尚情操是无法用金钱来交换的。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兰膏”比喻诗的意境与情感,体现文化深度。
  • 对仗:如“身心无累久轻安”与“况有清池凉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风声“瑟瑟”化为生动的形象,增加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朱熹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高尚情操的珍贵,鼓励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追求精神的满足与内心的安宁。

意象分析:

  • 林风: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山月:象征美好的外在环境与内心的明亮。
  • 清池:象征清澈与纯净的生活状态。
  • 凉馆:象征避世的理想居所。
  • 兰膏:象征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林风瑟瑟”形容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月光
    • C. 山景
  2. 诗人认为内心的什么是“好处金章不换”的?

    • A. 财富
    • B. 高尚情操
    • C. 名声
  3. “情高却笑郊寒”中的“郊寒”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的寒冷
    • B. 内心的寒冷
    • C. 自然的寒冷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朱熹 vs 王维:朱熹的《西江月》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王维的《山居秋暝》则着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两者在意境与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理性思考,后者情感抒发。

参考资料:

  • 《朱熹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侍读官程伯禹以赐茶寄汪敦仁 送胡彦师职方迎亲赴阙二首 其二 送胡彦师职方迎亲赴阙二首 其一 次韵工部兄除夕见寄三首 其三 次韵工部兄除夕见寄三首 其一 静林寺 赠觉僧首 其二 赠觉僧首 其一 周文之 其二 婺源祁门二令母年八十求为保官注家便阙慨然慕之作诗二首自悼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字旁的字 离经辨志 非字旁的字 遗藴 尣字旁的字 面目全非 穷神观化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惊骚 包含膏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环林璧水 帮主 现成饭 你东我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