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

时间: 2025-05-02 12:11:29

诗句

香胜烧兰红胜霞,城中最数令公家。

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1:29

原文展示:

香胜烧兰红胜霞,城中最数令公家。
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

白话文翻译:

香味胜过烧兰,红色胜过朝霞,
城中最美的牡丹,只有令公家种植。
人人散去后,你一定要来看看,
回到江南后再也见不到这样的花。

注释:

  • 香胜:香气比烧兰的香气还要浓。
  • 红胜霞:红色比晨霞的颜色还要鲜艳。
  • 令公家:指的是令狐家的园子,特指唐代宰相令狐楚的家。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著名的花卉盛产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其诗作涵盖了政治、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尤其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人熟知。

创作背景: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作于白居易与友人相聚时,对恽家牡丹花的赞美。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叹以及对友人李二十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牡丹花为题材,描绘了美丽的花朵和园中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句“香胜烧兰红胜霞”,通过比较,突出了牡丹花的独特魅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嗅觉冲击。接下来的“城中最数令公家”则具体指向恽家的牡丹,称其为城中最美的花,显示出作者对这一景色的珍视。

全诗最后两句“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更是情感的升华,表达出一种惜花之情与告别之苦。诗人在告诫朋友,要在众人散去后好好欣赏这花,暗示着这花的珍稀与美丽,以及自己即将离去的惆怅。整首诗不仅是对花的赞美,更是对友谊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胜烧兰红胜霞:通过香气和颜色的比较,突出了牡丹的独特魅力。
  2. 城中最数令公家:明确指出牡丹的种植者和最美的地方,增加了诗的具体性。
  3. 人人散后君须看:在众人离去后,提醒友人细细品味,传达出一种珍惜的情感。
  4. 归到江南无此花:暗示离开后的遗憾,突显牡丹的稀有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香胜烧兰”与“红胜霞”进行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牡丹的美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赞美、对友人深切的关怀以及对即将分别的惆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花:象征着富贵、繁华与美丽。
  • 江南:代表着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牡丹
    • C. 兰花
    • D. 菊花
  2. 诗中“人人散后君须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忧伤
    • D. 愤怒
  3. 诗中“香胜烧兰”是通过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的?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1. B. 牡丹
  2. B. 惆怅
  3. B.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其情感基调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虑与思考。两者虽题材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六言吾首赠李相士景春 贺新郎·吾少多奇节 哀陈璹 题江贯道山水十绝 沁园春(再和) 哭孙季蕃二首 杂咏五言五首 循梅路口四首 方甥饷酒酸甚 挽郑甥主学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礼乐崩坏 二字旁的字 曳动 示字旁的字 管宁割席 积功兴业 包含痕的词语有哪些 衣食税租 青蛙 邑字旁的字 壤歌 肀字旁的字 锯匠 草字头的字 皓齿朱唇 甄繁就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