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2:31
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
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肘痹宜生柳,头旋剧转蓬。
恬然不动处,虚白在胸中。
这首诗的作者已经六十八岁,身体衰弱,面临着许多疾病的侵袭。就像一棵腐朽的树木难免遭受虫害,空旷的地方容易受到风的侵袭。手臂的疼痛需要用柳树来治疗,头部的眩晕好似剧烈的蓬草旋转。即便如此,他在内心却是恬淡安宁的,胸中如同空白一样。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题材涵盖政治、社会、生活、爱情等,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深受百姓喜爱。他的诗风以“新乐府”著称,强调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身体衰弱、疾病缠身之际,表达了对衰老与疾病的无奈与接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病中诗十五首》中的《初病风》是一首表达衰老与疾病感受的诗作。全诗以“衰翁”自称,直白地揭示了作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显得格外真实而感人。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衰老的身体与腐朽的树木相提并论,突显了衰老的无奈和脆弱。同时,诗中提到的“空穴易来风”,进一步强调了身体的脆弱,暗示外界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
然而,尽管面临肘部的疼痛和头晕的困扰,诗人的心态却是“恬然不动”。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或许是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与接受。诗人在病痛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与淡泊。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意象上生动,深刻地揭示了老年人面对疾病时的复杂心情,既有无奈,又有一种由衰老带来的淡然与宁静。白居易用朴素的言语传达出深邃的哲理,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种病痛的倾诉,更是一种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衰老与疾病展开,表达了白居易对身体衰弱的认知与接受,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豁达态度。在病痛的折磨中,诗人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自称多少岁?
“空穴易来风”中的“空穴”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肘痹”需要用什么来治疗?
答案:
比较白居易的《初病风》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白居易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身体感受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则通过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表达了更广泛的社会关切。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