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30
渐觉得诗将人恼。 余事拚挡,另抒怀抱。 总是伤心,暗随雁影催秋老。 为春欺惯,却愁见,青青草。 况草自多情,也不定斜阳扶好。 昏晓。望长安不见,此去故乡仍渺。 清漓纵妙。佳山水曾经非少。 也会得兴尽归来,索君等还同幽讨。 只不许相惊,新换词人嘴爪。
渐渐觉得写诗让人烦恼,其他事情也只能勉强应付,另有一番心情要抒发。总是心中伤感,暗暗随同大雁的身影催促秋天的到来。由于对春天的眷恋,才愁苦地看到那青青的草地。况且草本身就多情,也不一定能在斜阳下得到妥善的扶持。早晚交替,远望长安却看不见,这次出发去故乡仍然渺茫。虽然清丽的景色颇为美妙,曾经的山水也不少,但终究会有兴尽而归的时候,希望你我仍能一起幽幽吟唱。只是不希望被新换的词人惊扰了。
章士钊(1896-1968),字克文,号士钊,原籍浙江,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了古典诗词的深厚影响,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长亭怨慢 寄履川》创作于作者经历人生变迁、思乡之情浓厚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这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思乡的情愫。开头以“渐觉得诗将人恼”引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烦恼,仿佛诗成为了负担。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秋天的到来和春天的眷恋,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诗中提到的“雁影”、“青青草”等意象,既是自然的描写,也是情感的寄托,展现了作者对物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内心感受。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回望长安,思念故乡,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尽管有“佳山水曾经非少”的美好回忆,依然无法填补心中对故乡的渴望和对生活重负的感伤。最后一句“只不许相惊,新换词人嘴爪”则带有一丝调侃,似乎在表达对新词风的反感,渴望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自然意象,表现出作者对人生、时间和故乡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
诗中提到的“雁影”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夏天的到来
D. 冬天的到来
诗人对“新换词人”的态度是:
A. 喜欢
B. 无所谓
C. 反感
D. 崇拜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哪些?
A. 排比
B. 拟人、比喻
C. 夸张
D. 对比
可以将章士钊的《长亭怨慢 寄履川》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章士钊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通过更直接的意象表现思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