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高阳台 京华访苏宇丈,北海碧鲜亭坐雨

《高阳台 京华访苏宇丈,北海碧鲜亭坐雨》

时间: 2025-05-02 13:18:45

诗句

远雾迷楼,浓烟压水,依稀塔影煤山。

细草摇风,萋萋隔岸生寒。

多情更奈无情雨,著几分、碧乱香残。

但凝看,愁入云中,梦断山前。

芳春不向花间住,任才人老尽,景物依然。

不觉新凉,匆匆又到吟边。

静清斋里朦胧处,是旧时、池榭栏干。

甚情迁,晚树深阴,雨后鸣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8:45

原文展示:

高阳台 京华访苏宇丈,北海碧鲜亭坐雨
作者: 王蛰堪 〔当代〕

诗歌内容:
远雾迷楼,浓烟压水,依稀塔影煤山。
细草摇风,萋萋隔岸生寒。
多情更奈无情雨,著几分碧乱香残。
但凝看,愁入云中,梦断山前。
芳春不向花间住,任才人老尽,景物依然。
不觉新凉,匆匆又到吟边。
静清斋里朦胧处,是旧时池榭栏干。
甚情迁,晚树深阴,雨后鸣蝉。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拜访苏宇丈,坐在北海的碧鲜亭下,雨淅淅沥沥。远处的雾气迷漫了楼阁,浓烟低压着水面,隐约可以看到塔影在煤山上。细小的草在风中摇曳,隔岸生寒,满目萋萋。多情的人更奈何无情的雨,几分碧色的香气已然残留。凝视着这一切,愁绪如云般弥漫,梦也在山前断了。芳春不再停留在花间,任由才人老去,景物依旧。新凉不觉间已至,又匆匆来到吟诵的边缘。静清的书斋中有朦胧的景象,那是旧时池边栏杆。情感的迁移,傍晚树木的深阴中,雨后传来蝉鸣。

注释:

  • 高阳台:此为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抒情和怀古之感。
  • 京华:指京城,特指北京。
  • 苏宇丈:可能是指作者的朋友或文人雅士。
  • 碧鲜亭:亭子的名称,常用于写景和抒情。
  • 依稀塔影煤山:描绘远处的塔影与山影,意象模糊。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愁入云中:表达愁苦的情感像云一样弥漫。
  • 芳春:春天的芳香,象征美好的时光。
  • 鸣蝉:蝉鸣声,常用来表达夏日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婉约,常体现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现代,受传统诗歌影响,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北海景象,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对北京文化的理解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高阳台》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篇以“远雾迷楼,浓烟压水”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展现了雨中景致的模糊与朦胧。接着,细草在风中摇曳的描绘,则增添了一丝生机与灵动。尽管环境中充满了多情与无情的对比,诗人却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尤其是“芳春不向花间住”,更是揭示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对岁月流逝的哀伤。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丰富的自然元素,如“塔影”、“细草”、“晚树”等,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景象。同时,诗中雨后的蝉鸣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凉的夏日气息,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体验到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的描绘,更是对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雾迷楼:远处的雾气笼罩着楼阁,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
  2. 浓烟压水:浓烟低垂,似乎压在水面上,增强了压抑感。
  3. 依稀塔影煤山:隐约可见的塔影映衬在煤山之上,表现出一种遥远的回忆。
  4. 细草摇风:细小的草在风中摇曳,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动感。
  5. 萋萋隔岸生寒:远岸的草木繁茂,但又带着寒意,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6. 多情更奈无情雨:多情的人面对无情的雨,感到无奈。
  7. 著几分碧乱香残:碧色的香气虽残留,却已不再浓烈,暗示美好的事物已逝去。
  8. 但凝看,愁入云中:静静凝视,愁苦如云般弥漫,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9. 梦断山前:梦境已经在山前破灭,一种失落的感觉。
  10. 芳春不向花间住:春天的芳香不再停留在花间,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11. 任才人老尽,景物依然:即使才子已老,周围的景物却依旧如故,显示出时间的无情。
  12. 不觉新凉,匆匆又到吟边:不知不觉中,新凉的气息已到来,诗人再次回到吟咏的边缘。
  13. 静清斋里朦胧处:安静的斋房里,一片朦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气氛。
  14. 是旧时池榭栏干:这是过去池边的栏杆,承载了许多回忆。
  15. 甚情迁,晚树深阴:情感在时间中迁移,傍晚的树影显得深邃。
  16. 雨后鸣蝉:雨后蝉鸣,增添了夏日的气息,形成一种悠远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入云中”,将愁绪比作云,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细草在风中摇曳,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多情更奈无情雨”,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北海的雨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对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雾:象征迷惘与不确定性。
  • 塔影:代表过去的回忆与理想。
  • 细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柔美。
  • :象征情感的倾诉与洗涤。
  • 蝉鸣:象征夏日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碧鲜亭”位于哪个城市? A. 上海
    B. 北京
    C. 成都
    D. 广州

  2. 诗人通过“远雾”和“浓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明朗
    B. 迷惘
    C. 欢乐
    D. 宁静

  3. “芳春不向花间住”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A. 春天总是停留在花间
    B. 春天的美好时光已不再
    C. 花间的芳香依然
    D. 春天的气息很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抒发对国家和故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王蛰堪 vs. 李白:王蛰堪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专注于细节,后者则追求壮阔。
  • 王蛰堪 vs. 杜甫:王蛰堪在自然描写上更为细致,而杜甫则更注重时事与社会的反映。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
  • 《王蛰堪诗文选》

以上内容为对《高阳台》的详细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其一 城南试马作 减字木兰花(咏梅) 减字木兰花 纪念南京解放三十五周年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题蚨蝶秋花图 减字木兰花 西路请张道人,於处顺堂画西游 减字木兰花 题董浔阳尚书董伯念光禄祖孙书扇册 减字木兰花 琴 减字木兰花·一杯易足 减字木兰花 吴昌硕为祖谋画彊村校词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援应 冗词赘句 彑字旁的字 众所共知 木石心肠 香字旁的字 手膀子 内朝官 竹字头的字 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伟举 隶字旁的字 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拘绳墨 苍颜白发 简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