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5:36
高阳台·怡园曲社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絮搅天愁,花随水去,冶辰分外惊心。
屧声喧廊,尘香到处堪寻。
薰风沸暖笙歌地,早瞢腾一片藤阴。
昼沈沈。不信欢场,不悟春深。
年时醒却华胥梦,笑閒招鹤侣,倦听鹃音。
木石心肠,吴儿那解新吟。
茶烟半向清池影,怕回看浅鬓而今。
更谁禁。万竹斜阳,笛破穿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日怡园的感受,描绘了春天的愁绪与欢乐交织的场景。诗中提到轻絮扰动了心中的忧愁,花儿随流水而去,令人心生惊艳。走在廊上,脚步声响亮,四处弥漫着芳香。温暖的春风带来悠扬的笙歌,早晨透过藤蔓的阴影,白天显得沉闷。人们在欢场中不相信这份欢乐,也未能意识到春天的深邃。
作者回首往事,梦中醒来时已不再年轻,轻松招呼友伴,厌倦了听到的杜鹃声。人与自然的心境交汇,似乎是冷漠而无情的,吴地的少年又如何理解这新诗的情感。茶烟缭绕,映照在清池的影子上,害怕回头只见已是白发。
更有谁能阻止呢?万竹在斜阳中,笛声破空而出,穿透林间,留下余音绕梁。
夏孙桐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为主,风格细腻而富有韵味。他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受到了诗词传统的深刻影响。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览怡园时,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哲思。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们对生命和青春的思考。
《高阳台·怡园曲社》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鲜明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春日怡园中游玩的心境。诗的开头以“絮搅天愁”引入,轻柔的柳絮似乎扰乱了内心的宁静,暗示着春日的愁绪。同时,花随水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如“屧声喧廊”和“尘香到处堪寻”,让人感受到春日的热闹与生机,音乐与香气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然而,诗中又流露出些许惆怅与无奈。随着“昼沈沈”的出现,欢乐的氛围被沉重的现实所压制,似乎人们在欢场中并未真正体会到春的深意。作者借“华胥梦”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暗示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既有春日的欢快,又有对时光流逝的忧伤。最后的“茶烟半向清池影”更是将闲适与惆怅结合,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作者不仅传达了自然的美好,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中的“絮”指的是什么?
A. 柳絮
B. 雪花
C. 花瓣
D. 云彩
“不信欢场,不悟春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欢乐的怀疑与春意的忽视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提到的“华胥梦”是指什么?
A. 一种梦境
B. 现实生活
C. 对青春的追忆
D. 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