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泰和

《泰和》

时间: 2025-08-11 08:30:41

诗句

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8:30:41

原文展示:

书生曾拥碧油幢,
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
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
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
下帷绝粒坐蓬窗。

白话文翻译:

曾经,书生我在碧绿的油幢下,
羞于与那些群儿同流合污。
几度在快阁上遥望汉节的辉煌,
如今楚国的囚徒又一次渡过澄江。
我那赤诚的心依然不变君臣之间的情谊,
清泪难以忘怀父母的故乡。
唯有乡里的人知晓我的憔悴,
我在蓬窗下关帷绝粒独坐。

注释:

  • 碧油幢:指的是用青绿色布料做的帐篷,象征文人身份。
  • 耻与群儿共竖降:指羞于与那些小儿辈一起宣扬投降,表达了对降者的蔑视。
  • 汉节:指汉朝的节令,象征光辉的历史。
  • 楚囚:指被囚禁在楚国的人,暗示历史上的屈辱。
  • 丹心:比喻忠诚的心。
  • 君臣谊:指君主与臣子的情谊。
  • 清泪:指对故乡和父母的思念之泪。
  • 乡人知我瘦:强调只有乡里的人了解我现在的苦楚。
  • 下帷绝粒:形容生活困窘,闭门不出,几乎断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宋元之际,面对外敌入侵,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充满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泰和》写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作为抗元的主要代表之一,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忠义的坚定信念。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以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泰和》是一首表现爱国情怀和忠诚的古诗,诗中不仅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是将个人与国家、历史的命运紧密相连。开头两句“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通过回忆过去的荣耀,表现了诗人对投降者的厌恶和对自己身份的坚守。接着提到“汉节几回登快阁”,表达了对汉朝辉煌历史的向往,同时也是对自己当前囚徒身份的无奈与痛苦。

全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与忠诚。“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父母的无尽眷恋,展现出他对忠义的坚持和对家国情怀的执着。最后两句“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更是对自我的沉重反思,表现出诗人因国家的沦陷而感受到的深深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臣的坚定信念和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同时也折射出那个历史时期的悲壮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书生曾拥碧油幢:回忆过去的自豪与荣耀,诗人曾经身为书生,拥有文人的地位与声望。
  2. 耻与群儿共竖降:表达对投降者的鄙视,强调自己的高洁立场。
  3. 汉节几回登快阁:感慨历史的兴衰,向往汉朝的辉煌。
  4. 楚囚今度过澄江:指自己现在的苦境,与历史上楚囚的遭遇相呼应。
  5. 丹心不改君臣谊:强调忠诚与信义的坚守。
  6. 清泪难忘父母邦:对故乡和父母的无限思念与痛苦。
  7. 惟有乡人知我瘦:只有乡里的人能理解他的苦楚与憔悴。
  8. 下帷绝粒坐蓬窗:形象地描绘出他孤独和困窘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丹心”比喻忠诚。
  • 对仗:如“君臣谊”与“父母邦”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用“碧油幢”和“快阁”象征文人身份与历史的辉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忠诚于国家的情感,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忠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碧油幢:象征着文人的身份和过去的荣耀。
  2. 汉节:代表光辉的历史与理想。
  3. 楚囚:暗示屈辱与悲惨的命运。
  4. 丹心:象征忠诚与信义。
  5. 清泪:表现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情感,也反映了历史的深邃与复杂,富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泰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文天祥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碧油幢”是什么象征? A. 自豪与荣耀
    B. 贫穷与困窘
    C. 忠诚与信义
    D. 亲情与乡情

  3. “惟有乡人知我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憧憬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孤独与无助
    D. 忍耐与坚韧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 by 文天祥
  • 《春望》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感慨,情感基调相似,但《春望》更为沉痛,展现出深切的悲哀。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泰和》的丰富内涵,感受文天祥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因有题 河清县河亭 清平乐 送李秀才归荆溪 柳谷道中作却寄 梁氏水斋 长安春 寄薛先辈 燕来 不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敌王所忾 包含田的词语有哪些 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入灭 万签插架 布开头的成语 三榜定案 黍字旁的字 遘时 女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蜡书 老江湖 斫垩手 鬥字旁的字 一目十行 走珠 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