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8:53
己卯十月一日予入燕城岁月冉冉忽复周星而予
去冬阳月朔,吾始至幽燕。
浩劫真千载,浮生又一年。
天南照天北,山后接山前。
梦里乾坤老,孤臣雪咽毡。
在去年的冬天,正月初一,我开始来到幽燕之地。
经历浩劫已过千载,浮生又是新的一年。
南天照耀北天,山后连接山前。
梦中已感天地苍老,孤独的臣子在雪中忍受寒冷。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忠义和抗元的精神著称,尤其在国家危难之际坚持抵抗外敌,最终被俘后宁死不屈,留下了大量反映其忠诚与豪情的诗作。
此诗作于南宋末年,正值元朝侵略之时,文天祥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感慨岁月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己卯十月一日予入燕城岁月冉冉忽复周星而予》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开篇以“去冬阳月朔”引入,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换,营造出一种沉重的历史背景。诗人将自己置于历史的旋涡之中,感受到“浩劫真千载”的深刻,既是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天南照天北,山后接山前”则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似乎在提醒人们,无论历史多么悲惨,天地永远在变幻着。这种对比,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也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与人类命运的渺小。
最后一句“梦里乾坤老,孤臣雪咽毡”更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梦中对天地的苍老感叹,象征着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个人的孤独。整体来看,诗通过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沦陷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作为孤臣的无奈与忠诚,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哲理性。
诗中“去冬阳月朔”指的是哪个时间?
诗中的“浩劫”主要是指?
“孤臣雪咽毡”中的“孤臣”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