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宁国县

《过宁国县》

时间: 2025-05-06 18:34:19

诗句

薄日烘云未作霞,好峰怯冷著轻纱。

绝怜山色能随我,政用花时不在家。

骑吏那愁千里远,牡丹各插一枝斜。

细看文脊空多肉,不似青阳看九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4:19

原文展示

过宁国县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薄日烘云未作霞,
好峰怯冷著轻纱。
绝怜山色能随我,
政用花时不在家。
骑吏那愁千里远,
牡丹各插一枝斜。
细看文脊空多肉,
不似青阳看九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宁国县的山水风光。薄薄的阳光照耀着云层,未曾形成霞光;美丽的山峰因寒冷而披上了一层轻纱。我最喜爱的山色似乎能伴随我,然而正值花开的时节我却不在家。骑着马的官吏怎会惧怕千里路途的遥远?每一朵牡丹都斜插一枝,显得各自妩媚动人。仔细观察那些文脊,发现其实空洞多肉,远不如青阳下的九华山美丽。


注释

  • 薄日:指微弱的阳光。
  • 烘云:光线照射在云层上。
  • 怯冷:形容山峰在寒冷中显得有些害羞。
  • 轻纱:比喻山上的雾气像轻纱一样轻薄。
  • 绝怜:格外可怜。
  • 骑吏:骑马的官吏。
  • 千里远:形容路途的遥远。
  • 文脊:指山的脊梁。
  • 多肉:指山的形状多肉而不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中有画”。他一生游历广泛,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出浓厚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宁国县》以清新婉约的笔调描绘了宁国县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厚感情。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用“薄日烘云未作霞”展现出宁国县的晨光,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接着以“好峰怯冷著轻纱”描绘出山峰在晨光中的神秘感。这里的“轻纱”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形象比喻,也传达了一种柔和而又淡雅的情感。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绝怜山色能随我”表达了自己对山色的痴迷与向往,而“政用花时不在家”则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美好时光的错失。接下来的两句,“骑吏那愁千里远,牡丹各插一枝斜”,展现了诗人虽在他乡,心中却充满了对美的追寻与享受的态度。

最后两句“细看文脊空多肉,不似青阳看九华”则以对比手法,强调了山的形状并不如九华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日烘云未作霞:描绘宁国县清晨的景象,薄薄的阳光照耀着云层,未形成霞光,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
  2. 好峰怯冷著轻纱:美丽的山峰因寒冷而显得羞怯,轻纱般的云雾笼罩着山峰,增添了神秘感。
  3. 绝怜山色能随我:诗人对山色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山色可以伴随他。
  4. 政用花时不在家:正值花开的时节,诗人却不在家,流露出对家乡美景的思念。
  5. 骑吏那愁千里远:骑马的官吏不怕千里路途的遥远,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态度。
  6. 牡丹各插一枝斜:每一朵牡丹都斜插一枝,描绘出牡丹的妩媚与风情。
  7. 细看文脊空多肉:细致观察山脊,发现其形态虽多肉但实则空虚。
  8. 不似青阳看九华:与青阳下的九华山相比,显得逊色,表达了对更美景致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轻纱”比作山上的雾气,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山色被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薄日: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2. 轻纱:代表柔美与神秘。
  3.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4.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
  5. 九华:代表更高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日”指的是哪种光线?

    • A. 强烈阳光
    • B. 微弱阳光
    • C. 夕阳
    • D. 月光
  2. 诗人对山色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绝对厌恶
    • C. 深深喜爱
    • D. 轻视
  3. 在诗中,骑吏的态度是:

    • A. 愁苦
    • B. 无奈
    • C. 无所畏惧
    • D. 迷茫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同样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春晓》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对比

  • 《望庐山瀑布》 〔李白〕:两首诗都描绘自然景色,但李白更注重气势磅礴的表现,杨万里则强调细腻的情感与柔和的风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张丞相十首 其四 上张丞相十首 祖颖漕使希道使君以绝句相酬答聊成二章解嘲 诉衷情 信中居仁叔正皆有诗访梅于城西而独未暇载酒分付老拙其敢不承 跋赵唐卿所藏访戴图 冬夜有怀柯田山人四首 其一 冬夜痴坐似闻才元作集有日矣因和前韵奉呈 永遇乐(宿鸥盟轩) 青玉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絶后光前 尣字旁的字 烧香礼拜 嫮姱 缘簿 新亭堕泪 向开头的成语 羊字旁的字 抱蔓摘瓜 温香艳玉 衔玉贾石 彑字旁的字 包含拍的词语有哪些 区界 工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包含蚕的词语有哪些 年高望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