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3:42
宿黄土龛,五更闻子规
通宵不睡睡方奇,梦里惊闻新子规。
秪是一声已肠断,况当三月落花时。
不论客子愁无那,便遣家人听亦悲。
归到江西归始了,江东归得未为归。
整夜未眠,睡着反而奇怪,梦中惊醒听到新的杜鹃叫声。
这仅仅是一声,便让我肠断心碎,更何况是三月落花时节。
不管是客居他乡的人愁苦难言,还是让家人来听,也都是悲伤。
等我回到江西时,江东的归属又算得上什么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表达了他对离乡和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透出孤独、惆怅的情绪,契合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社会的动荡。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听到杜鹃的鸣叫,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通宵不睡睡方奇”引入,表明他夜间的辗转反侧,说明心中有无法言说的忧愁。杜鹃声的出现让他惊醒,随之而来的悲痛情绪也随之而生。
“秪是一声已肠断”,这一句将杜鹃声与内心的痛苦紧密相连,强调了杜鹃声对他情感的触动。“况当三月落花时”则通过描写时节的变化,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离别的痛楚。
接下来的两句“不论客子愁无那,便遣家人听亦悲”则将情感的深度进一步扩展,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愁苦,也让人联想到家人同样承受着相似的悲伤。最后两句“归到江西归始了,江东归得未为归”则是对归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归乡的渴望却又感到无奈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肠断”比喻内心的痛苦)、拟人(杜鹃声被赋予情感)、对仗(例如“通宵不睡”与“睡方奇”对照)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离别的痛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鸟是指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D. 鹦鹉
诗中的“归到江西归始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喜爱
B. 对归属感的迷茫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家人的思念
诗人通宵不睡的原因是什么?
A. 听见了杜鹃的叫声
B. 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C. 和朋友聚会
D. 生病了
答案:1. B 2. B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杨万里《宿黄土龛,五更闻子规》这首诗的全方位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