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23
三山道是远连天,亭上看来只近檐。可惜当初低少许,三山幸有一峰炎。
这三座山从远处望去,似乎与天空相连;而从亭子上看去,它们却显得很近,几乎就在屋檐下面。可惜当初如果再低一些,三山中也就只有一峰显得更加炫耀。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三山”的意象在中国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远方的景象或理想的追求。山的高低与个人的视角、境遇相互联系,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127年,卒于1206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乡村生活与自然景观。
这首诗写作于诗人游览三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风景的感悟。诗中通过亭子的视角描绘了远山的美丽,从而引发对景色的深思。
杨万里的《多稼亭上望三山》中,诗人站在亭子上俯瞰三座山,透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山的神秘与美丽的感慨。诗的开头以“远连天”描绘出远山的高耸与壮观,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接着“亭上看来只近檐”一语,则将这种壮观缩短为日常的近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人对自然的主观感受。
“可惜当初低少许”一联,诗人流露出一种遗憾,表现了对山的高度的不满,这种主观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了诗的内涵,似乎在暗示人生中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而最后一句“三山幸有一峰炎”,则将视角集中到特定的山峰上,强调了它的独特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感悟与对美的向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悟。
“三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远方的理想
B. 现实的困境
C. 人生的目标
D. 美好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亭”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诗人的情感
B. 自然的壮观
C. 与自然的联系
D. 生活的琐碎
诗中“可惜”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惋惜
C. 忧愁
D. 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