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2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1:24
多稼亭前两槛芍药,红白对开二百朵。
红红白白定谁先,嫋嫋娉娉各自妍。
最是倚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政可怜。
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在多稼亭前,盛开的两丛芍药花,红白相间,整整有两百朵。
红的和白的,谁先开放呢?花儿摇曳生姿,各自娇美。
最美的还是倚靠栏杆的那一朵,特别是经过雨水滋润后,更显得清醒动人。
晚春早夏的时节,花儿孤独无伴,温暖的色彩和暗香令人怜惜。
真希望它们能够成为花王,作花的使者,岂能仅仅被安排在甘泉旁边呢?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多稼亭前两槛芍药》创作于宋代,正值晚春初夏之际,正是各种花卉绽放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芍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性与生命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春末夏初的独特美感。诗人以红白相间的花朵为线索,展开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开篇的“红红白白定谁先”,不仅表现了花朵的艳丽色彩,还引入了对生命顺序和时令的思考。接下来的“嫋嫋娉娉各自妍”,则在形象上赋予花儿以生命,仿佛它们在争奇斗艳,展现各自的美态。
“倚栏娇分外”,诗人通过对芍药的姿态描绘,传达出一种娇媚之感,尤其是在雨后,更添了几分清新。此时的芍药似乎不仅是花,更像是春夏交替时节的象征,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然而,随着“晚春早夏浑无伴”的描写,诗人又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惆怅,仿佛在感叹美丽的花朵也难逃孤寂的命运。
最后,诗人以“好为花王作花相”结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珍视与对花儿命运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基调。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雅致,情感真挚,彰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生命孤独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细腻而深邃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A. 玫瑰
B. 芍药
C. 菊花
答案:B
“嫋嫋娉娉”形容的是花的什么特征?
A. 香气
B. 姿态
C. 颜色
答案:B
诗人最希望芍药花能做什么?
A. 花王
B. 花仙子
C. 花使者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