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6:09
当春人尽归,我独无归计。
送君自多感,不是缘下第。
君看山上草,尽有干云势。
结根既不然,何必更掩袂。
澧水鲈鱼贱,荆门杨柳细。
勿为阳艳留,此处有月桂。
言毕尊未干,十二门欲闭。
伫立望不见,登高更流涕。
吟君别我诗,怅望水烟际。
当春天来临,大家都回家了,而我却没有归家的打算。送别你让我感慨万千,这并不是因为你下第(没有中举)。你看那山上的草都在生长,正如干云的气势。既然根本没有结成,那又何必再遮掩衣袖呢?澧水的鲈鱼虽然便宜,荆门的杨柳却显得细腻。不要因为阳光明媚而留恋,这里还有月桂树。话说完了酒杯还没有喝干,十二扇门就要关闭了。我伫立在此,目光所及却再也看不见你,登高而望,眼泪更是夺眶而出。吟唱着你留给我的诗篇,怅然若失地望着水雾缭绕的地方。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多表达离别、思乡等情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春天,正值人们归乡之际,诗人因送别友人而感到孤独和惆怅。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身孤独境遇的感慨。
《送厉图南下第归澧州》是曹邺的一首典型送别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伤感。诗的开头便以“当春人尽归”引入,表达了春天是归家的季节,但自己却无归期,这种孤独感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相互交织。诗人用“送君自多感”来强调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尽管友人因未中举而感到失落,却让诗人更感伤。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山上草”和“干云势”,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又提到澧水的鲈鱼和荆门的杨柳,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平淡。随后一句“勿为阳艳留,此处有月桂”更是引人深思,阳光虽好,却不如月桂的清香高洁,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随着“言毕尊未干”,气氛愈发沉重,时间的流逝和即将闭合的“十二门”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哀愁。最后,诗人吟咏友人的诗作,怅望着水烟缭绕的远方,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也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深刻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惆怅。曹邺用细腻的语言与真挚的情感,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当春人尽归,我独无归计。
春天来临,大家都回家了,而我却没有归家的计划。
送君自多感,不是缘下第。
送别你让我感慨万千,这并不是因为你下第(未能中举)。
君看山上草,尽有干云势。
你看那山上的草木,生机盎然,正如干云的气势。
结根既不然,何必更掩袂。
既然根本没有扎根,那又何必再遮掩自己的情感?
澧水鲈鱼贱,荆门杨柳细。
澧水的鲈鱼虽然便宜,荆门的杨柳却显得细腻。
勿为阳艳留,此处有月桂。
不要因为阳光明媚而留恋,这里还有高洁的月桂树。
言毕尊未干,十二门欲闭。
话说完了酒杯还没有喝干,十二扇门就要关闭了。
伫立望不见,登高更流涕。
我伫立在此,目光所及却再也看不见你,登高而望,眼泪更是夺眶而出。
吟君别我诗,怅望水烟际。
吟唱着你留给我的诗篇,怅然若失地望着水雾缭绕的地方。
整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孤独与对友人的真挚祝福。
曹邺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十二门欲闭”意指什么?
A. 天黑了
B. 时间紧迫
C. 季节更替
诗中“澧水鲈鱼贱”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清淡
B. 食物的丰盛
C. 对生活的奢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