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0:06
西上经灵宝观
道士无白发,语音灵泉清。
青松多寿色,白石恒夜明。
放步霁霞起,振衣华风生。
真文秘中顶,宝气浮四楹。
一片古关路,万里今人行。
上仙不可见,驱策徒西征。
作者描写了他在西上灵宝观的所见所感。道士没有白发,声音宛如清泉般悦耳;青松显得生机盎然,白石在夜间依然明亮。作者步履轻盈,在晴朗的霞光中起步,衣袂飘飘,仿佛沐浴在华美的风中。真理的文献在高处秘藏,宝贵的气韵在四根柱子上弥漫。眼前是一条古老的关隘道路,今天的人们却依然在其中跋涉。仙人不可见,作者只能向西方而行,追寻那神秘的境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诗人,与贾岛并称“孟贾”。他生于贫困家庭,科举失利,后虽中进士,但一生颠沛流离。其诗风格清新,常以苦吟自励,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孟郊晚年,表达了他对道教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感受。灵宝观作为道教圣地,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西上经灵宝观》是一首浓厚道教色彩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诗中描绘的道士形象,既是对道教修行者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老去与衰败的思考。诗开篇以“道士无白发”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接着用“语音灵泉清”来形容道士的声音,展现其灵动与清新,仿佛是修道之人所特有的气质。
“青松多寿色,白石恒夜明”两句,进一步运用了自然意象,青松象征着长寿与不屈,白石则代表着永恒与纯净,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放步霁霞起,振衣华风生”描绘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仿佛置身于仙境,身心都感受到自然的灵动。
最后几句,诗人以“上仙不可见,驱策徒西征”结束,既表现出对上仙的向往与追求,也隐含了人生的无奈与追求理想的艰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基础上,融入了对道教哲学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追寻真理与自由的艰难。诗人在美景与深思中,表现出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道士无白发”意指:
A. 道士年轻
B. 道士衰老
C. 道士聪明
D. 道士富有
“青松多寿色”中的“寿”指的是:
A. 年龄
B. 生命力
C. 财富
D. 敬老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的主旨是:
A. 追求仙人
B. 追求财富
C. 追求知识
D. 追求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西上经灵宝观》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