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6:14
久辞两禁归民伍,
遥想群仙谒帝居。
少有人临雀罗者,
未知谁饮兽樽欤。
向来不晓京房易,
老去粗通氾胜书。
懊恼西畴春事动,
渐难为国荷犁锄。
我已经很久离开禁地,返回了百姓的生活,
遥想那些神仙拜谒天帝的情景。
很少有人能享用雀罗的美味,
不知道是谁在饮用兽樽里的酒呢?
我以前对《周易》不太了解,
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粗通《氾胜之书》。
我对春天的农事感到懊恼,
渐渐难以为国家承担耕耘的重任。
刘克庄,字梦阮,号紫岩,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五言、七言诗。刘克庄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元日七言二首》是刘克庄在元旦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责任感。诗中流露出对农事的关心与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众生活艰难的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比神仙的轻松生活与自己的沉重责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篇“久辞两禁归民伍”,表明诗人已不再身居高位,回归平民生活,暗含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平民生活的向往。而“遥想群仙谒帝居”,则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诗人渴望能够像那些神仙一样,超脱于世俗,享受无忧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美食和饮酒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享乐的向往,然而却又感到无奈,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向来不晓京房易,老去粗通氾胜书”,诗人自谦对深奥的哲学知识不够了解,显示了他自知之明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农事的思考,诗人怀有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感,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感到自己逐渐难以承担起这样的重任。这种感情的流露,渗透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对社会责任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对社会责任的深思,以及对青春逝去和时光流转的感慨。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责任与自由的复杂情感世界。
诗人对神仙生活的态度是:
A. 羡慕
B. 嫉妒
C. 无所谓
“懊恼西畴春事动”中,诗人主要表达了: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耕作的责任感
C. 对田地的向往
答案:
这两首诗虽有不同的情感基调,但都在反映诗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生活的思考上具有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