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8:55
峨峨孤竹冈,上有石鲁鲁。
山夫折山花,岁岁山头歌石妇。
行人几时归?东海山头有时聚。
行人归,啼石柱,石妇岑岑化黄土。
高高的孤竹冈上,有着石头的鲁鲁。
山里的男人折下山花,年年在山顶唱着石妇的歌。
行人何时归来?在东海山头偶尔聚会。
行人归来时,啼叫石柱,石妇已化作黄土。
“石妇”可能来源于民间传说或寓言故事,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消逝和不变的自然景象。诗中提到的“行人”和“山夫”则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的无常。
杨维桢,元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此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石妇操》通过山中的景象和人物描写,展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孤独与渺小。诗人以孤竹冈的高耸与石头的坚硬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脆弱,暗示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山夫折花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却又带着一丝对生命短暂的惆怅。年复一年的歌唱,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
诗中“行人几时归”的问句,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流逝时光的感叹。行人的归来与石妇化为黄土相对照,构成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永恒。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石妇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维桢
C. 杜甫
D. 白居易
“行人几时归?”中“行人”指的是:
A. 山夫
B. 在外的人
C. 归乡的游子
D. 以上皆是
“石妇岑岑化黄土”中的“黄土”象征:
A. 财富
B. 死亡与消逝
C. 生命
D. 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