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4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1:36
题杨妃春睡图
作者:杨维桢 〔元代〕
沈香亭前燕来后,
三郎鼓中放花柳。
西宫困人春最先,
华清溶溶煖如酒。
雪肢欲透红蔷薇,
锦裆卸尽流苏帏。
小莲侍拥扶不起,
翠被卷作梨云飞。
蟠龙髻重未胜绾,
燕钗半落犀梳偃。
晚漏壶中水声远,
帘外日斜花影转。
琵琶未受宣唤促,
睡重黎腰春正熟。
不知小绷思塞酥,
梦中化作衔花鹿。
在沈香亭前,燕子飞回,
三郎的鼓声中,似乎送来了花柳的气息。
西宫的春天最先让人沉醉,
华清池的温暖如同美酒般迷人。
白皙的肌肤欲透过红色的蔷薇,
流苏帷帐已被卸下,锦缎裹身。
小莲侍女无力扶起,
翠被卷起如同梨花云彩飞舞。
蟠龙的发髻重而未能扎好,
燕钗半落,犀角梳子斜倚。
水声从漏壶中远远传来,
帘外的阳光斜射,花影摇曳。
琵琶尚未被召唤,
沉重的睡意正值春熟。
不知小小的绷带思绪如酥,
梦中化作衔花的鹿。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擅长描写生活、自然与女性之美。其诗作常富有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的是杨贵妃的春日睡姿,结合了当时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反映出对女性柔美的赞美以及春天的温暖气息。
《题杨妃春睡图》是杨维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杨贵妃春日睡姿的佳作。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女性的娇美。整首诗的情感柔和而细腻,表达了对美好春日和女性之美的赞美。
诗的开头以“燕来后”引入春天的主题,紧接着通过对“华清”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暖而醉人的氛围。诗中多次提到的“雪肢”、“锦裆”等用词,生动地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与娇嫩,使人不禁想象她的风姿绰约。
此外,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通过对琵琶未受唤的描写,暗示了春天虽美,但却有着短暂与流逝的惆怅。整首诗在绮丽之中透出一丝忧愁,表现了对春光与美人的珍惜与怀念。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人、景、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杨贵妃的春日睡姿的描写,表现了对美的赞美与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传达出一种柔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华清”指的是哪个地方?
“雪肢欲透红蔷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小莲”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