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6:20
鸿门会
—— 杨维桢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双猰左犭右俞。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馀。
座中有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
军声十万振屋瓦,拔剑当人面如赭。
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剑光上天寒彗残,明朝画地分河山。
将军呼龙将客走,破青天撞玉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紧张的鸿门会场景,天关和地户迷雾重重,象征着困惑与无奈。东边的龙在白天呼啸,而西边的龙则在雨中徘徊。钟声震响,酒杯相碰,愁苦如海翻滚。碧火在空中吹拂,双猰(指猛兽)左右逡巡。天上星辰变幻,万古无二,残星和破月似乎在开阐释宇宙的余韵。座中有位气度非凡的客人,周围环绕着七十二位如明珠般闪耀的子弟。十万军队的声音震耳欲聋,拔剑直指人面,犹如赤色的血迹。将军下马,气势如山,仿佛能卷起黄河的波涛。剑光直上苍天,似寒星彗星消逝。明日画地分河山,将军指挥如龙,打破青天,撞击玉斗(象征性斗争)。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字士奇,号倦庵,浙江人。他的诗风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战争场景和历史人物。
《鸿门会》创作于元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时局,诗人通过对鸿门会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政治权力的斗争与复杂的人际关系。
《鸿门会》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诗,充满了紧张的氛围和浓厚的历史感。杨维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激昂的语调,将鸿门会的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军声十万振屋瓦”一句,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威慑力量,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而“剑光上天寒彗残”则通过对比,表现了战斗的残酷和无情。整首诗以强烈的对抗和斗争为主题,展现了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令人深思权力与命运的交织。
整首诗通过描绘鸿门会的决斗场景,体现了权力斗争的复杂与英雄人物的豪情,表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挣扎。
诗中提到的“东龙”和“西龙”分别象征什么?
诗中“军声十万振屋瓦”描述了什么场景?
“剑光上天寒彗残”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比杨维桢的《鸿门会》和杜甫的《兵车行》,两者皆通过战争和权力的斗争,展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挣扎,但杨维桢的语言更加激昂,气氛更为紧张,而杜甫则更加关注个体的痛苦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