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5:5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7:49
卜算子 吕渭老 〔宋代〕
渡口看潮生,水满蒹葭浦。
长记扁舟载月明,深入红云去。
荷尽覆平池,忘了归来路。
谁信南楼百尺高,不见如莲步。
在渡口观看潮水上涨,水面满布芦苇。
我常常记得那扁舟在明月下,驶入红云之中。
荷花凋谢,平静的池水覆盖了,已忘了归来的路途。
谁能相信南楼有百尺之高,却看不到如莲花般轻盈的步伐?
作者介绍:吕渭老(生卒年不详),字文德,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词人,以清新脱俗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吕渭老酒醒之后,借酒抒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瞬间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描绘了渡口、潮水、扁舟等自然景象,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卜算子》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惆怅。开头一句“渡口看潮生,水满蒹葭浦”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潮水的上涨与芦苇的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情。接下来“长记扁舟载月明,深入红云去”,描绘了诗人曾经乘舟夜游,月光照耀下的美好记忆,暗示着诗人对自由自在时光的向往。
“荷尽覆平池,忘了归来路”则是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的感慨,荷花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忘了归来路”更是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迷失的心情。最后一句“谁信南楼百尺高,不见如莲步”则以高楼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与孤独,尽管身处高处,却无法见到轻盈如莲的美好,反映出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渗透着深邃的哲理,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思考,情感细腻而真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反映出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的“渡口”指的是:
A. 河流的渡船口
B. 一种乐器
C. 诗人的故乡
答案:A
“荷尽覆平池”中的“荷”指的是:
A. 荷花
B. 荷叶
C. 荷包
答案:A
诗人在南楼上感到:
A. 高兴
B. 孤独
C. 忙碌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