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3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32:14
庙略能回十万夫,
诗书郤縠近来无。
何由入奏明光殿,
指点山河一统图。
这座庙宇大致能够回响十万士兵的雄壮,
然而近来诗书的交流却几乎断绝。
我该如何才能进入明光殿,
在那儿指点江山的统一蓝图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士杰,号靖节,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和散文见长,参与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因而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刘基的诗作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初期,正值国家建立之初,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作者借此诗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文化复兴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文人地位和文化交流的忧虑。
这首《次韵和石末公见寄》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和文化的思考之作。首句以“庙略能回十万夫”开篇,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场景,庙宇的回响象征着国家的威严与士兵的力量,强调了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然而,紧接着的“诗书郤縠近来无”则带来一丝忧虑,表明在国家强大的表象下,文化的衰退令人堪忧,文人之间的交流似乎越来越少。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的关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最后两句“何由入奏明光殿,指点山河一统图”表达了诗人对参与国家治理、贡献自己力量的渴望。明光殿作为权力的象征,诗人希望能够进入其中,绘制出国家统一的蓝图,体现了他对国家理想的追求与责任感。整体上,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深沉,展示了刘基作为文人对国家、文化与个人理想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关怀与对文化衰退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对参与国家治理、建设统一大业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庙”象征什么?
A. 军队
B. 国家权威
C. 文化交流
D. 个人理想
诗人对文化的态度是?
A. 忽视
B. 赞美
C. 忧虑
D. 轻视
“何由入奏明光殿”中“明光殿”代表?
A. 文人的聚集地
B. 权力的中心
C. 军事基地
D. 文化殿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刘基的《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但刘基更侧重于文化的复兴与参与国家治理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