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五首)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五首)》

时间: 2025-05-07 15:50:43

诗句

舍北草池寒己枯,草中时复见菰蒲。

滥泉觱沸无留鲋,弱藻蒙茸不系凫。

绿叶红花空代谢,春蛙秋蚓任喧呼。

窥临最忆琴高鲤,腾驾风雷定有无。

¤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0:43

原文展示: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五首) 作者: 刘基 〔明代〕

舍北草池寒己枯,
草中时复见菰蒲。
滥泉觱沸无留鲋,
弱藻蒙茸不系凫。
绿叶红花空代谢,
春蛙秋蚓任喧呼。
窥临最忆琴高鲤,
腾驾风雷定有无。

白话文翻译:

在北边的草池旁,寒气逼人,池水已经枯竭;
草丛中时不时可以看到菰蒲的身影。
滥流的泉水翻滚着,没有留住一条鲋鱼;
弱小的藻类覆盖着水面,无法系住野鸭。
绿叶红花徒然凋谢,
春天的蛙鸣和秋天的蚯蚓各自喧闹。
我最怀念的是琴声中高飞的鲤鱼,
一旦腾飞,就如同驾驭风雷,定然会有成无。

注释:

  • 舍北:指房屋的北侧,表示位置。
  • 草池:指池塘周围的草地。
  • 菰蒲:水生植物,常生于浅水中。
  • 滥泉:指流动不定的泉水。
  • 觱沸:泉水翻滚的声音。
  • :一种淡水鱼。
  • 弱藻:指小而柔弱的水草。
  • 蒙茸:形容水草茂盛,覆盖着。
  • 代谢:指植物的枯荣更替。
  • 窥临:窥视,想要靠近。
  • 琴高鲤:形象化的表达,指琴声中高飞的鲤鱼。
  • 腾驾风雷:比喻成就非凡,飞黄腾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景星,浙江义乌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著称,尤其擅长于古体诗,其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饱满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丙申年十月,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归乡的情景与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线,通过草池、泉水、植物等意象,展现了一个生机与萧条并存的秋冬景象。开篇的“舍北草池寒己枯”便引人入胜,寒冷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以凄凉之感。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草中菰蒲的出现,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滥泉觱沸无留鲋,弱藻蒙茸不系凫”,这两句通过水的状态表现了自然界的无常,鲋鱼未能留存,野鸭也无法在柔弱的藻类上安身。这种对生命脆弱的感慨,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轮回的深刻思考。

后半部分的“绿叶红花空代谢,春蛙秋蚓任喧呼”展现了四季交替的自然法则,虽然生命在凋零,但春蛙的叫声和秋蚯蚓的活动让生命依旧在延续。最后的“窥临最忆琴高鲤,腾驾风雷定有无”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象征着他对理想的执着与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相互映衬,表现出对生命的思索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舍北草池寒己枯:描述北边的草池已然枯竭,营造出寒冷的氛围,反映出凋零的景象。
  • 草中时复见菰蒲:草丛中偶尔可见的菰蒲,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滥泉觱沸无留鲋:泉水翻滚,鱼儿无法停留,寓意生命的无常。
  • 弱藻蒙茸不系凫:弱小的水草无法承载野鸭,展现了脆弱无力的状况。
  • 绿叶红花空代谢:绿叶与红花的凋谢,说明生命的更迭与无常。
  • 春蛙秋蚓任喧呼:春天的蛙声与秋天的蚯蚓声并存,体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
  • 窥临最忆琴高鲤:最让人怀念的是琴声与高飞的鲤鱼,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腾驾风雷定有无:一旦腾飞,便可掌控风雷,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与鲤鱼的飞跃相结合,寓意理想的追求。
  • 拟人: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描写,赋予它们情感,增强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相对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坚定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池:象征生命的源泉与脆弱。
  • 菰蒲:代表生命的顽强。
  • 泉水:象征流动与变化。
  • 绿叶红花:代表生命的轮回。
  • 琴高鲤: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菰蒲”是指什么? A. 一种野草
    B. 一种水生植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鱼类

  2. “滥泉觱沸无留鲋”中的“鲋”指的是哪种动物? A. 蛙
    B. 鱼
    C. 蛇
    D. 鸭

  3. 诗中“最忆琴高鲤”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音乐的热爱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秋夕》 - 杜甫
  2. 《春望》 - 杜甫
  3.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刘基的《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与杜甫的《秋夕》,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但刘基的诗更加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呈现出一种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刘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歌元丰五首 京兆杜婴大醇能读书其言近庄其为人旷达而廉 寄袁州曹伯玉使君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 其一 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 病起过宝觉 有感 寓言二首 和仲庶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共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框的字 雉姁 卧单 二字旁的字 楚楚可怜 章问 伯玉知非 包含铜的成语 子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台历 成千上万 凯康 拿定主意 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根有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