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6:01
诗词名称: 次韵和石末公感兴见寄
作者: 刘基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使君学术似文翁,奕世流芳缉武功。
赤芾青衿来燕喜,黄童白叟望车攻。
笔端波浪翻三峡,旗尾龙蛇动八风。
惭愧谫才多谬误,忧时独有此心同。
白话文翻译:
这位使君的学问就像文翁那样深厚,世世代代都流芳百世,缔造了卓越的武功。
从青衿学子到黄童白叟,大家都盼望着你的车驾来临。
笔端激起的浪花翻腾在三峡,旗尾如龙蛇般在八方风中舞动。
我感到惭愧,自己的才华浅薄且常犯错误,忧虑时局,唯有这颗共鸣的心意。
注释:
- 使君:指地方官员或高官。
- 文翁:指汉代的文人和政治家,代表着高深的学问。
- 赤芾青衿:形容学子,赤芾为红色的学士服,青衿为读书人的象征。
- 黄童白叟:指年轻的孩子和年长的老人,代表各个年龄段的人。
- 笔端波浪翻三峡:形容诗文的气势如波涛般澎湃。
- 旗尾龙蛇:形容旗帜在风中摇摆的姿态,生动形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基(公元1369年-公元1449年),字伯温,号景星,明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诗风豪放,擅长于议论时事。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初期,正值国家建立之际,诗人感慨时局与个人才华,表达对官员的赞美及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使君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官员的期待与向往。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使君的学识和业绩,借用历史人物文翁来作比较,强调了学术和武功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普通百姓的期待,彰显了使君的德行和影响力,显示出诗人对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后四句转而以自谦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惭愧,体现出他对自身不足的反思,尤其在国家动荡时期,诗人更显得忧虑与关切。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 文翁:象征着深厚的学识和历史的光辉。
- 赤芾青衿:代表学者与知识,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黄童白叟:体现不同年龄层的对社会的关注与期待。
- 波浪:象征着诗文的力量与影响。
- 龙蛇:象征着威风与气势,寓意官员的威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笔端波浪翻三峡”中“波浪”是用来比喻什么?
- 诗人自谦的语句是?
- A. 使君学术似文翁
- B. 惭愧谫才多谬误
- C. 笔端波浪翻三峡
答案:
- C. 未指明
- A. 诗文的气势
- B. 惭愧谫才多谬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情感上与刘基的诗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底层的疾苦,而刘基则着眼于理想官员的形象。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历史的交融:从刘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