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育王寺

《育王寺》

时间: 2025-05-06 02:00:43

诗句

精蓝游历地,景物自情亲。

鹤引登山客,僧迎礼塔人。

名花千佛供,乔木万夫身。

碑刻东坡作,重来为拂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43

原文展示:

育王寺 高翥 〔宋代〕 精蓝游历地,景物自情亲。 鹤引登山客,僧迎礼塔人。 名花千佛供,乔木万夫身。 碑刻东坡作,重来为拂尘。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寺庙游览,周围的景色自然而亲切。 仙鹤引领着登山者,僧人迎接前来礼拜佛塔的人。 珍贵的花朵供奉给千佛,高大的树木象征着无数的生命。 碑文是东坡所写,再次来到这里是为了拂去尘埃。

注释:

  • 精蓝:指寺庙。
  • 景物自情亲:景物自然而亲切。
  • 鹤引登山客:仙鹤引领着登山者。
  • 僧迎礼塔人:僧人迎接前来礼拜佛塔的人。
  • 名花千佛供:珍贵的花朵供奉给千佛。
  • 乔木万夫身:高大的树木象征着无数的生命。
  • 碑刻东坡作:碑文是东坡(苏轼)所写。
  • 重来为拂尘:再次来到这里是为了拂去尘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育王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和宗教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育王寺时所作,通过对寺庙周围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宗教场所的敬仰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育王寺的游览体验。诗中,“精蓝”、“鹤引”、“僧迎”等词语,不仅传达了寺庙的宁静与神圣,也体现了作者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自然的亲近。特别是“名花千佛供,乔木万夫身”一句,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寺庙的庄严,又表达了生命的伟大。结尾的“碑刻东坡作,重来为拂尘”,则暗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精蓝游历地,景物自情亲:作者游览寺庙,感受到周围景物的自然与亲切。
  2. 鹤引登山客,僧迎礼塔人:仙鹤引领登山者,僧人迎接前来礼拜的人,展现了寺庙的神圣与热情。
  3. 名花千佛供,乔木万夫身:珍贵的花朵供奉给千佛,高大的树木象征着无数的生命,体现了对宗教的敬仰和对生命的尊重。
  4. 碑刻东坡作,重来为拂尘:碑文是东坡所写,再次来到这里是为了拂去尘埃,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鹤引登山客”,将仙鹤拟人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比:如“名花千佛供,乔木万夫身”,通过对比,强化了意象的深刻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育王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宗教的敬仰、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历史的尊重。

意象分析:

  • 精蓝:象征寺庙的神圣与宁静。
  • 鹤引:象征引导与神圣。
  • 僧迎:象征热情与虔诚。
  • 名花:象征美丽与供奉。
  • 乔木:象征生命与伟大。
  • 碑刻:象征历史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精蓝”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天空 C. 山峰
  2. “鹤引登山客”中的“鹤”象征什么? A. 引导 B. 神圣 C. 美丽
  3. “碑刻东坡作”中的“东坡”指的是谁? A. 苏轼 B. 李白 C. 杜甫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 王维的《山居秋暝》:体现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高翥的《育王寺》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自然的赞美,但《育王寺》更侧重于宗教的敬仰,而《赤壁赋》则更侧重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高翥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苏轼全集》:收录了苏轼的全部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文学成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归途轿中读参寥诗 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 四月二日进士唱名,以省试官待罪。殿庐遇林 和吴盐丞雪中湖上访梅四首 龟峰 披仙阁上观酴醾二首 其一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 过青阳县,望九华山,云中不真。来早大露, 雪晴二首 其一 过蕉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下奇闻 非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雀金泥 包含邦的词语有哪些 平坡 计出万全 麇惊 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济济彬彬 业字旁的字 采购 耳刀旁的字 不到乌江心不死 金虾蟆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