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1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4:15
酬倪允懋因步其韵
作者:李塨
自从邹叟没,谁复定一是。
明明承儒统,隐隐已偏倚。
沿流至南宋,朱陆皆禅喜。
语录徒增加,乾坤莫经理。
神州遂陆沈,无人责诸己。
习斋痛覆辙,披古怀芳轨。
天人自负荷,明亲竟端委。
谫陋步其后,衰老忧颓靡。
忽从宦海中,闻声怀彼美。
目电四存编,神倾北杨里。
千山万壑人,朅来共践履。
谓予非故尔,正学原如此。
愿告偕同人,卓立洗所耻。
新春桃李妍,圣道从兹起。
三复贶我吟,把臂情何已。
自从邹叟(邹韬奋)去世后,谁还能够定下这个世道的真理呢?明白地承继了儒家传统,但却隐隐中有所偏颇。流传到南宋时,朱熹、陆九渊等人都对禅宗产生了喜好。经典的语录只是徒增,其实天地间的道理却无从理会。神州大地因此而沉沦,没人能真正反省自己。习斋(习文斋)痛苦地重蹈覆辙,追怀古人的优雅轨迹。天人自负其重,明理者却最终放弃了。谦陋的人跟在后面,衰老、忧愁、颓废。忽然从宦海中听闻那美好的声音,目光如电,心神倾向北方的杨家。千山万壑的人们,终于齐来共踏实地。我并非无所作为,正因为学习本该如此。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站出来洗去心中的耻辱。新春的桃李花开得鲜艳,圣道从此开始复兴。三次赋予我吟诵的机会,手臂相携,情感何其深厚。
作者介绍:李塨,清代诗人,著作颇丰,作风严谨,善于用诗歌表达对社会、政治的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思想纷争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对儒家文化的担忧及对未来的希冀。
这首诗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偏离,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顾,展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反思。开头提到“邹叟”的去世,暗示了文化传承的断裂,接着指出后人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偏差,表现出对当时文化现状的不满。诗中提到的“朱陆皆禅喜”,则揭示了当时理学与禅宗思想的交融及其对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不仅表现出对文化的忧虑,也流露出对志同道合者的期待,展现了对未来复兴的渴望。结尾处提到“新春桃李妍”,不仅寓意新生的希望,也象征着文化复兴的可能。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邹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新春桃李妍”象征着什么?
该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