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15
襄阳有高士,生产不曾治。
何以遗妻子,鹿门有深期。
籍籍齿牙论,龙凤名诸儿。
诸葛拜床下,可是圯桥师。
在襄阳有位高士,他的生活并不安逸。
他留下了什么给妻儿呢?在鹿门山还有深远的期许。
那些名声显赫的家庭,龙凤之子们也在谈论。
诸葛亮曾在床下拜师,这个人是圯桥的老师。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景行,号无闷,生于元代,作品以古诗见长,风格清新,常关注社会和人生哲理。
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关注高士的生活与理想,反映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对隐士境界的向往。
本诗以襄阳的高士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士人理想与生活状态的思考。首句描绘了高士的境遇,虽然身处繁华之地,却未能安身立命,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次句提到“鹿门有深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这里的“深期”可以理解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对高洁志趣的追求。
在“籍籍齿牙论,龙凤名诸儿”中,诗人点出即便是高士,其子女也被社会的名利所困扰,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批判。最后一句提到诸葛亮拜师的典故,强调学习与谦逊的重要性,暗示即使是高士也需不断求知。整体而言,诗歌在叙事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在名利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追求。
襄阳有高士,生产不曾治。
何以遗妻子,鹿门有深期。
籍籍齿牙论,龙凤名诸儿。
诸葛拜床下,可是圯桥师。
诗歌主要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高士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对世俗名利的批判,展现了人们在追求高洁理想与现实生活间的挣扎。
诗中提到的“高士”生活在哪里?
A. 洛阳
B. 襄阳
C. 成都
答案:B
“鹿门”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座城市
答案:A
诸葛亮的形象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官职
B. 智慧与谦逊
C. 战争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