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3:45
瓦送
作者: 刘克庄
瓦送绣行均一去,如公之去独贤哉。
国侨存校如迂阔,涑水辞枢冀挽回。
聊为先师主精舍,不烦残客到翘村。
半山未是忘情者,重拜头厅便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感,瓦的送行如同绣衣一般整齐而优雅,令我想起你如贤者般的离去。国家的侨民依然教育着那些迂腐的人,涑水边的辞别,希望能够挽回旧日的情谊。我愿为先师的精舍献上我的一份心意,并不希望那些滞留的客人再次打扰到这里。半山之上并不是忘情的人,重重地拜访厅堂之后我便离开了。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豪放、清新著称。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中国历史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离别,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思考。
《瓦送》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中通过瓦的送行和绣行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惋惜与赞美。首句“瓦送绣行均一去”将离别的场景描绘得细腻而优雅,仿佛在为离去的人送上最后的祝福。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提到国家的侨民,反映了当时社会教育的艰难与不易,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主题。
在诗中,涑水的辞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割舍,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两句则将场景转向个人,诗人虽重拜厅堂,却不愿再留恋,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释然与超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时代的背景,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释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瓦送》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刘克庄
C. 李白
诗中提到的“涑水”象征着什么?
A. 金钱
B. 时间
C. 人情
诗人对朋友的离去持什么态度?
A. 绝望
B. 愉快
C. 惋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