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秦纪七绝

《读秦纪七绝》

时间: 2025-05-05 09:56:24

诗句

秦贱儒冠贵鞅斯,士生此际命如丝。

可怜聚议骊山下,骈首趋坑尚未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56:24

原文展示:

秦贱儒冠贵鞅斯,士生此际命如丝。可怜聚议骊山下,骈首趋坑尚未知。

白话文翻译:

在秦朝,士人贱如平民,只有贵族才能高高在上;在这个时代,士人的命运如同细丝般脆弱。可怜的是,大家在骊山脚下聚集商议,却不知道自己将要被送入坑中。

注释:

  • 秦贱:指秦朝士人的地位卑微。
  • 儒冠:儒生的头冠,象征士人的身份。
  • 贵鞅斯:指贵族和权贵,特别是商鞅等权臣。
  • 士生:士人,知识分子。
  • 命如丝:形容命运脆弱,如细丝般易断。
  • 骊山:位于陕西,古时为丞相和士人聚议之地。
  • 趋坑:指被送入坑中,暗指被杀的命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骊山下”与“坑”的典故,源自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施的焚书坑儒政策。骊山是历史上著名的聚议地点,而坑则是士人们所面临的残酷命运,暗示了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以及士人阶层的悲惨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真,号云谷,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风格豪放,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背景是对秦朝政治的反思。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士人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诗歌鉴赏:

《读秦纪七绝》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士人阶层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与悲哀。开篇以“秦贱儒冠贵鞅斯”点明士人的地位低下,接着用“命如丝”形容其脆弱的命运,生动地传达出时代的悲凉。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士人们在骊山下聚集,商讨对策的情景,然而“趋坑尚未知”则是对他们命运的无情揭示,表明即便在聚议中,也无法逃脱被坑杀的命运。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蕴深远,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让人深感士人的悲惨与无助,反映出作者对时代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秦贱儒冠贵鞅斯”:指出在秦朝,士人的地位低贱,而权贵则高高在上。
    2. “士生此际命如丝”:士人们的命运极为脆弱,形势岌岌可危。
    3. “可怜聚议骊山下”:士人们在骊山下聚集商议,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4. “骈首趋坑尚未知”:暗示士人们即将面临死亡的命运,却仍然无知无觉。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贱”与“贵”的对立,突显士人地位的卑微。比喻“命如丝”则形象地表达了士人命运的脆弱。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士人悲惨命运的同情,揭示了历史上权力和知识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意象分析:

  • 骊山:象征士人聚集的场所,也代表着他们的理想与希望。
  • :象征着死亡与悲惨的命运,暗示历史对士人的迫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骊山”象征什么?

    • A. 聚集商议的地方
    • B. 士人的理想
    • C. 权贵的住所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命如丝”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士人的理想
    • B. 士人的脆弱命运
    • C. 时代的变迁
    • D. 权力的争夺
  3. 诗人对士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同情
    • B. 蔑视
    • C. 冷漠
    • D. 崇拜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浦歌》:李白的作品,表现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 《登高》:杜甫的作品,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刘克庄的《读秦纪七绝》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士人命运的悲愤,而杜甫则更为关注现实的苦难与个人的情感。两者虽各有侧重,但均体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刘克庄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唐铙歌鼓吹曲·战武牢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芙蓉亭 咏史 龟背戏 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种朮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广见洽闻 而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短促 首字旁的字 一语破的 较若画一 不分胜败 弋字旁的字 油干灯尽 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言不合 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辵字旁的字 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面的成语 一无所求 鸱鸮弄舌 泄节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