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28:30
原文展示:
信美兰皋地,疏椽構迥轩。山林闲处乐,溪濑静中喧。春桂开前坞,秋菘接后园。舟来无尽曲,客到不空罇。夕月生帷鉴,晴云抱栋痕。主人贪紬績,未暇答惊猿。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真是美丽,兰皋之地,简朴的屋檐构建了高远的亭子。在山林的闲适中找到乐趣,溪水的潺潺声在静谧中显得格外喧闹。春天的桂花在前面的山坞盛开,秋天的菘菜在后面的园子接连生长。船只来来往往,曲曲折折,客人到来时,酒杯从不空着。夜晚的月光照在帷幔上,晴朗的云朵似乎拥抱着屋檐的痕迹。主人忙于织布,没有时间回应惊慌的猿猴。
注释:
- 信美:确实美丽。
- 兰皋:地名,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疏椽:简朴的屋檐。
- 迥轩:高远的亭子。
- 溪濑:溪水。
- 春桂:春天的桂花。
- 秋菘:秋天的菘菜。
- 罇:酒杯。
- 帷鉴:帷幔上的镜子,指月光照在帷幔上。
- 紬績:织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兰皋亭的美丽景色和主人的闲适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宋祁在游览兰皋亭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兰皋亭周围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山林闲处乐,溪濑静中喧”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在宁静中寻找乐趣的意境。“春桂开前坞,秋菘接后园”则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循环和生命的连续。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宋祁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信美兰皋地,疏椽構迥轩”:赞美兰皋地的美丽,简朴的屋檐构建了高远的亭子。
- “山林闲处乐,溪濑静中喧”:在山林的闲适中找到乐趣,溪水的潺潺声在静谧中显得格外喧闹。
- “春桂开前坞,秋菘接后园”:春天的桂花在前面的山坞盛开,秋天的菘菜在后面的园子接连生长。
- “舟来无尽曲,客到不空罇”:船只来来往往,曲曲折折,客人到来时,酒杯从不空着。
- “夕月生帷鉴,晴云抱栋痕”:夜晚的月光照在帷幔上,晴朗的云朵似乎拥抱着屋檐的痕迹。
- “主人贪紬績,未暇答惊猿”:主人忙于织布,没有时间回应惊慌的猿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林闲处乐,溪濑静中喧”中的“闲处乐”与“静中喧”。
- 对比:如“溪濑静中喧”中的静与喧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美景和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皋:美丽的地名,象征风景优美的地方。
- 山林:象征自然和闲适。
- 溪濑:象征宁静和生命的流动。
- 春桂、秋菘:象征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连续。
- 舟、客:象征人际交往和生活的丰富。
- 夕月、晴云:象征自然的美和宁静的夜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溪濑静中喧”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对仗
B. 对比
C. 比喻
D. 拟人
- 诗中“春桂开前坞,秋菘接后园”描绘了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人际交往
C. 自然的美
D. 宁静的夜晚
- 诗中“主人贪紬績,未暇答惊猿”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C. 主人的忙碌
D. 对人际交往的向往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宋祁的《兰皋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美景,但宋祁的诗更多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宋祁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