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1:11
秋水平湖,夕阳低树。扁舟还觅来时路。
到城料得几多程,停桡为欲寻僧去。
沓沓松萝,泠泠钟鼓。上方更在云深处。
鬓丝禅榻话今宵,从师要了无生句。
秋天的湖面如镜,夕阳斜挂在低矮的树梢上。我划着小船,寻找着来时的路。到达城里不知道还有多远,停下船只是为了想去找僧人。松树和藤萝交错,清脆的钟声和鼓声在耳边回荡。师父的禅房更在云深处。今夜我想与师父谈谈,向他请教无生的真谛。
韩奕,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作品留存较少,风格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
本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寻求心灵的寄托。诗中对寻僧问道的描写,体现了对宗教的向往与思考,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了禅意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到的“秋水平湖,夕阳低树”,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更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这种宁静正是诗人内心所渴求的。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到自己划着小船,试图寻找来时的路,这不仅是物理上的寻找,更是心灵上的追寻。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将视角转向了内心的探索,尤其是在“停桡为欲寻僧去”一句中,诗人显露出他寻求智慧和真理的渴望。
诗中关于松萝、钟鼓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松萝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而钟鼓声则是寺庙中常见的声音,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禅意盎然的意境。最后一句“从师要了无生句”,则是对无生哲学的直接呼应,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向师父请教而获得超越生死的智慧。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静而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自然与哲学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智慧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无生句”指的是哪种哲学?
诗人停桡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描绘的“秋水平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韩奕与苏轼的比较: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但韩奕更注重内心的探寻,而苏轼则兼顾社会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的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表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