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6:11
解遣愁人,能添喜气。
些儿好事先施力。
画堂深处伴妖娆,
绛纱笼里丹砂赤。
有艳难留,无根怎觅。
几回不忍轻轻别。
玉人曾向耳边言,
花有信人无的。
将愁苦的人解脱,能够增添欢乐。
一些好事先要付出努力。
在画堂深处伴随着妖娆的美人,
绛色纱帐内的丹砂如赤色。
美丽的事物难以留住,没有根基又如何去寻找。
几次忍不住轻轻告别。
那位美人曾在我耳边说,
花虽有情,却没有信义的人。
曹希蕴,字子恺,号梦阮,宋代词人,生活于南宋时期。其词风清丽,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踏莎行》是曹希蕴在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些波折后,写下的抒怀之作。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思索。
《踏莎行(灯花)》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美好与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开篇以“解遣愁人,能添喜气”引入,表现出诗人希望缓解他人愁苦、带来快乐的美好愿望,体现出一种关怀和温情。接下来的“些儿好事先施力”,则暗示了快乐的到来需要努力去追求。
“画堂深处伴妖娆,绛纱笼里丹砂赤”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诱惑的场景,妖娆的女子与绛色纱帐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然而,诗人接着用“有艳难留,无根怎觅”来反映内心的无奈,感慨美好的事物如同昙花一现,难以长久把握。
结尾“玉人曾向耳边言,花有信人无”的一句,带有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爱情与信任的思考。美丽的花虽有情,却缺乏能够回应的真诚之人,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性中的美好与脆弱,给人以深刻的共鸣与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情感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解遣愁人,能添喜气”的意思是:
A. 帮助愁苦的人带来快乐
B. 让人更加忧愁
C. 不关心他人
“几回不忍轻轻别”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不舍
C. 愤怒
诗中“花有信人无”的意思是:
A. 花有情而人无情
B. 人比花美
C. 花朵没有信任
同样描绘美好与无常的诗作,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时光的感慨。两者都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美的追求为主题,但曹希蕴的作品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