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莎行

《踏莎行》

时间: 2025-05-06 17:44:26

诗句

玉臂宽环,纱衫缓扣。

乡窗针线无心久。

豹头枕冷麝兰轻。

虾须帘静尘埃厚。

紫燕风头,黄梅雨后。

柳条乱拂长江口。

但言幂柳如烟,谁知摇曳如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4:26

原文展示

《踏莎行》

玉臂宽环,纱衫缓扣。乡窗针线无心久。
豹头枕冷麝兰轻。虾须帘静尘埃厚。
紫燕风头,黄梅雨后。柳条乱拂长江口。
但言幂柳如烟,谁知摇曳如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柔美身姿和内心的淡淡忧愁。她的手臂修长,衣衫轻薄松弛,似乎在缝纫的窗口旁闲适地待着。然而,闲适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久违的忧虑。她将头枕在冷香的麝兰枕头上,帘子轻轻垂下,静静地积着尘埃。窗外,紫燕在微风中飞舞,黄梅雨过后,柳条随风轻拂长江的水面。尽管人们只看到她如烟似柳的轻柔姿态,又有谁能体会到她内心的摇曳和不安呢?

注释

  • 玉臂:指女子的手臂,形容其美丽。
  • 宽环:形容手臂的宽松和优雅。
  • 纱衫:轻薄的衣物,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 乡窗:乡村的窗户,暗示一种田园生活。
  • 针线无心:指心中无意专注于缝纫,暗示内心的迷惘。
  • 豹头:形容枕头的花纹或形状,通常为奢华的象征。
  • 虾须帘:轻薄的帘子,如虾须般细长,形容帘子轻盈。
  • 紫燕:春天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黄梅雨:黄梅时节的雨水,象征着春末夏初的气候变化。
  • 幂柳:指轻柔的柳枝,令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该诗的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不详。宋代诗词盛行,尤其是婉约派和豪放派并存。

创作背景:诗歌创作于一个闲适的环境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情感的深思。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成为很多诗人创作的动力。

诗歌鉴赏

《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柔美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几句通过对女子外貌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优雅而又恬静的氛围。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玉臂”“纱衫”“冷麝兰”,这些都传达出一种轻柔和温暖的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自然景象,提到“紫燕风头,黄梅雨后”,强化了女子所处环境的美丽,同时也映衬出她内心的孤寂与思索。柳条随风轻拂,象征着女子心情的摇曳和无奈,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既有对细节的深刻描绘,也有对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臂宽环,纱衫缓扣”:描绘女子的美丽手臂与轻盈衣衫,展现出她的优雅气质。
  • “乡窗针线无心久”:暗示她的心思已不再专注于缝纫,表明内心的迷惘。
  • “豹头枕冷麝兰轻”: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她的生活奢华与内心的冷清。
  • “虾须帘静尘埃厚”:帘子挂着厚厚的尘埃,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心境的沉重。
  • “紫燕风头,黄梅雨后”: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春夏交替的美好与不安。
  • “柳条乱拂长江口”:柳条随风摇曳,象征着女子的心情与命运的波动。
  • “但言幂柳如烟,谁知摇曳如柳”:结尾以反问方式,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幂柳如烟”,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女子的柔美。
  • 拟人:柳条的“摇曳”,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女子外表的柔美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宋代女性在美丽与情感之间的挣扎,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个人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臂: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 纱衫:轻薄的衣物,表现出女子的柔美与优雅。
  • 紫燕:春天的象征,寓意着希望与新生。
  • 柳条:柔软的柳树,象征着女子的心情与命运的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女子的衣着是什么样的?

    • A. 轻盈的纱衫
    • B. 严肃的长裙
    • C. 华丽的锦衣
    • D. 短裤
  2.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是哪些?

    • A. 紫燕与柳条
    • B. 雪花与秋叶
    • C. 玫瑰与白云
    • D. 雷电与暴风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渴望
    •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
    • C. 对爱情的幻想
    •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A. 轻盈的纱衫
  2. A. 紫燕与柳条
  3.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但风格更为婉约。
  • 苏轼的《江城子》:则更多表现了豪放与壮阔的情感,虽主题不同,但都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技巧。

相关查询

登郡楼望严陵钓台 自嘲 东郊次韵器资子开六绝句 其二 谩成 杨柳枝词 哀江南 其九 展眺 临江仙 饮昆阳官舍,有怀得新 送铁桥道人 其一 捣衣诗 其二 和酬张井见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公正严明 缶字旁的字 水尺 装聋做哑 陋疾 通典 生字旁的字 蜂房不容鹄卵 侄少爷 受夹板罪 巛字旁的字 闹鬼 毛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拂衣远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