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4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49:15
尊彝古生銴,文胜质已镌。
埋璧珛满身,五德岂复全。
嗜古匪适用,所宝在穿。
遂令啖名者,老死故纸间。
束发悟其非,垂老岂惑焉。
精神傥别寄,稍久辄欲迁。
赖兹隽永味,庶以消长年。
尊重古代的品德和文化,然而文采已超越了质地。
一身埋藏了许多珍宝,但五种美德难以再全。
热爱古籍却与现实不合,所珍视的只是在于表面的装饰。
最终导致那些只追求名声的人,老死在古书的堆积中。
年轻时明白了这些道理,年老时又怎会迷惑呢?
精神如果暂时寄托在外,稍久就会想要迁移。
幸运的是,能够品味到这些永恒的真理,
这才是消磨漫长岁月的良方。
周济,清代著名诗人,其诗风常融古今,重视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为主,风格清新而有深意。
《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五》是诗人在夏日纳凉时,与友人闲聊的随笔。诗中通过对古文化的思考,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观察与批评。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古文化的尊重与当时社会中追逐名利的批判。开头两句提到对古文化的尊重与对文采的追求,却指出这种追求往往超越了内在的质朴。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埋璧珛”来形象地表明,虽然外在的装饰与追求华丽,但内心的五德却可能难以维持,暗含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
诗中“嗜古匪适用”一语,揭示了对古籍的盲目崇拜并不适合现实的生活,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辨析得失,而非仅仅是追求名声的表面。整首诗在思考中跳脱出个人的局限,强调了精神的寄托和对真理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赖兹隽永味,庶以消长年”来总结,表达了对永恒真理的向往和品味,强调在漫长的岁月中,能够通过理解这些深邃的道理来消磨时间的意义。这种对文化的追求与反思,正是周济诗歌的精髓所在。
整首诗探讨了对古文化的尊重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强调了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名利的对立,表现出一种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古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追求与思考。
何为“尊彝”?
“埋璧珛满身”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提到的“五德”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