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2:35
公子能清节,幽栖道不贫。
秫田供酿早,书屋与农邻。
北学谁高第,西方彼美人。
相逢身世感,燕草又三春。
公子拥有高尚的节操,隐居在幽静的地方并不贫困。
稻田早已丰收,书屋与农家相邻。
北方的学问谁最优秀,西方的美人又是谁呢?
相逢时我们感慨万千,燕草又迎来了第三个春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北学”和“西方彼美人”暗示了对不同地域文化和人文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知识和美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良年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良年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外界文化的思考。
本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高尚节操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直接描绘了公子的清高与隐逸,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提到的秫田和书屋,表现了诗人对农耕和书香生活的珍视。这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也是对知识和勤劳的赞美。
“北学谁高第,西方彼美人”则引发了对学问和美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比与叹息,似乎在感慨世事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最后一句“燕草又三春”用燕子归来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带有些许感伤与哲思。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清新脱俗的情怀和深邃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高节操、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文化和美的追求,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公子”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北学”指什么?
“燕草又三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良年的清新隐逸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相似,都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但李良年更注重对外界文化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态度的表达。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研究。
以上内容为《申丈凫盟贻书见讯且索近著寄答 其一》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