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9:04
观化十五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柳外花中百鸟喧,相媒相和隔春烟。
黄昏寂寞无言语,恰似人归鏁管弦。
在柳树之外,花丛中百鸟齐鸣,互相呼应,仿佛在春烟中交织。黄昏时分,寂静无声,恰如人们归来时收起乐器的宁静。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个性。
《观化十五首》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诗人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内心情感与哲理思考。
《观化十五首》中的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深厚的自然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柳外花丛中百鸟的喧闹声,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美好。然而,随着诗意的转折,黄昏的寂静与无言,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孤独。诗人巧妙地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在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孤独,似乎在喧闹的生活中,藏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传达了他对生命的哲学认识,展现出浓厚的抒情氛围。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喧闹与黄昏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生命的活力与孤独感,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柳外花中百鸟喧”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黄昏寂寞无言语”中,黄昏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相媒相和”意在表达什么?
黄庭坚的《观化十五首》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多着眼于春天的喧闹与黄昏的宁静,后者则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感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