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1:57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
作者: 裴守真 〔唐代〕
云路移彤辇,天津转明镜。
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
望园嘉宴洽,主第欢娱盛。
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这首诗描绘了太子迎娶太平公主的盛大场面。诗中的“云路”指的是天上的祥云,象征着吉祥和尊贵的车队在天上移动;“天津”比喻这条路如同明亮的镜子,反射出美好的景象。接着,提到仙珠的光辉照耀着乘坐的车子,宝月的光华照耀着重重车轮,展现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之后描绘了在花园中的宴会热闹而和谐,主人的府邸里欢声笑语不断,乐器的声音飘荡在空气中,庆祝这场盛大的典礼。
“太平公主”是唐代著名的公主,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因其聪慧和才华被广泛赞誉。诗中提到的迎娶场景,表现了当时社会对婚姻联姻的重视,以及对公主的礼遇与尊崇。
作者介绍:裴守真是唐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写盛大场面和喜庆气氛著称,风格华丽而不失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太子迎娶太平公主的重大日子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王族婚姻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表现了古代王室婚礼的盛大与华丽。开篇通过“云路移彤辇”展现了迎亲的华丽车队,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接着“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则将这种华丽升华为一种仙境的意象,仿佛这不仅是一次婚礼,更是一场天上人间的盛会。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宴会,描绘了欢快的场景,音乐的声响和欢乐的氛围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团圆、和谐的气氛。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祝愿,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天津转明镜”)、对仗(如“丝竹扬帝熏”),以及意象的结合,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诗意。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太平公主婚礼的热烈祝贺,展现了盛大的庆典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古代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云路”象征什么?
“丝竹扬帝熏”中,“丝竹”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和《长恨歌》进行对比,两者均描绘了美好爱情的主题,但《长恨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本诗则更强调王室的盛大与荣耀。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