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初五日晓寒,浙人谓之蚕寒,盖麦秋寒也

《初五日晓寒,浙人谓之蚕寒,盖麦秋寒也》

时间: 2025-08-08 00:57:49

诗句

岁岁春寒欲去时,麦牵蚕惹不放归。

早知今晓犹差冷,未肯疏它旧裌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0:57:49

原文展示:

岁岁春寒欲去时,
麦牵蚕惹不放归。
早知今晓犹差冷,
未肯疏它旧裌衣。

白话文翻译:

每年春寒即将过去的时候,
麦子和蚕卵却纠缠在一起,不愿离开。
早就知道今天早晨还是稍微有些寒冷,
所以不愿意脱下那件旧的衣服。

注释:

字词注释:

  • 岁岁:每一年。
  • 春寒:春天的寒冷天气。
  • 欲去:想要离去。
  • 麦牵蚕:麦子和蚕卵相互牵扯。
  • 惹不放归:引起不舍得放走。
  • 早知:早就知道。
  • 今晓:今天早晨。
  • 犹差冷:依然觉得冷。
  • 未肯疏它:不愿意脱掉。
  • 旧裌衣:旧的衣服。

典故解析: “蚕寒”是指春季气温依然寒冷,尤其是对农作物(如小麦)和蚕的影响。此诗中提到的“蚕”与“麦”不仅体现了农事的紧密关联,也反映了农民对气候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以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著称,常透出对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季,恰逢初五,正是浙地所谓的“蚕寒”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早晨的寒意,表达了对春天迟迟未能到来的无奈和对农作物生长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寒冷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开篇“岁岁春寒欲去时”,即点明了诗人对春寒的感知和对自然节奏的敏感。接着通过“麦牵蚕惹不放归”,生动刻画出小麦和蚕卵在寒冷中相互牵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却又被寒冷所阻挠。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透出一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结尾“未肯疏它旧裌衣”,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寒冷的抵抗和对温暖的渴望,揭示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岁春寒欲去时:每年春天的寒冷天气快要结束。
  • 麦牵蚕惹不放归:小麦和蚕卵在寒冷中互相牵扯,不愿意离开。
  • 早知今晓犹差冷:早就知道今天早晨依然有些寒冷。
  • 未肯疏它旧裌衣:因此不愿意脱掉那件旧衣服。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小麦和蚕卵拟人化,表现出它们的不舍与依恋。
  • 对仗:诗句之间的平衡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寒的景象,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寒:象征着不易消散的寒冷,反映春天的不确定性。
  • :代表着农作物的生长与丰收。
  • :象征着农民辛勤劳作的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描绘春寒
    • B. 描述夏天
    • C. 讲述秋天的丰收
  2. “麦牵蚕惹不放归”中“牵”的意思是什么?

    • A. 拉扯
    • B. 牵挂
    • C. 纠缠
  3. 诗中提到的“旧裌衣”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记忆
    • B. 对寒冷的抵抗
    • C. 新的开始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与杨万里的细腻观察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反映了对春天的不同解读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近代吴歌 欢闻 近代吴歌 上声 近代吴歌 前溪 近代吴歌 冬歌 近代吴歌 秋歌 近代吴歌 夏歌 近代吴歌 春歌 近代西曲歌 杨叛儿 近代西曲歌 襄阳乐 近代西曲歌 乌夜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字旁的字 套近乎 毛字旁的字 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粲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相门出相 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歆向 耗匮 回旋进退 励志如冰 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急头赖脸 举世闻名 沉疴宿疾 水字旁的字 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韬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