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尽有感

《春尽有感》

时间: 2025-05-10 10:08:39

诗句

等春不到怨春迟,又是红稀绿满枝。

雨後晚花犹好在,槛前残醉欲醒时。

百年人事皆如许,千载诗声亦浪垂。

金印不争争钓石,更饶争得鬓边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8:39

原文展示

春尽有感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等春不到怨春迟,又是红稀绿满枝。
雨後晚花犹好在,槛前残醉欲醒时。
百年人事皆如许,千载诗声亦浪垂。
金印不争争钓石,更饶争得鬓边丝。


白话文翻译

春天快要结束,我在怨恨春天来得太迟,然而枝头的红花已经稀少,绿叶却依然繁茂。
雨后,晚开的花依然美丽地绽放在眼前,我正处于残醉未醒的时刻。
百年来人世间的事情都如同这样,千年的诗歌声响也如同浪花一般消逝。
金印不如争着去钓鱼石,更显得争得了鬓边的白发。


注释

逐句解释:

  1. “等春不到怨春迟”:期待春天却又抱怨春天来得太晚。
  2. “又是红稀绿满枝”:红花稀少但绿叶依然旺盛。
  3. “雨後晚花犹好在”:雨后,晚开的花依旧盛开。
  4. “槛前残醉欲醒时”:在栏杆前,醉意未醒的时刻。
  5. “百年人事皆如许”:百年间的人生事务都如此。
  6. “千载诗声亦浪垂”:千年的诗歌声也如浪花般消逝。
  7. “金印不争争钓石”:金印不如争着去钓石。
  8. “更饶争得鬓边丝”:却更显得争得鬓边的白发。

典故解析:

  • “金印”:古代权贵所用的印章,象征地位与权力。
  • “钓石”:隐喻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俗。他的诗歌语言清新,风格质朴,常以平易近人的笔调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春尽有感》写于春季末期,诗人面临春天的结束,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尽有感》展现了杨万里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叹,同时也折射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开篇即用“怨春迟”引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感情真挚而自然。接下来的描写透过“红稀绿满枝”的对比,表现出春天的无情与生命的繁盛,巧妙地展现出一种矛盾的美感。

“雨後晚花犹好在”,一句中闪烁着春雨后的清新,传达出一种希望与生机。诗人把自己“残醉欲醒”的状态与春天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人生醉生梦死的反思。

后两句则将目光转向人生,表达了对百年人事和千载诗声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叹息。最后一句通过“金印”和“钓石”的对比,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即不为权势而争,反而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意义。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等春不到怨春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失望。
  2. “又是红稀绿满枝”:春天虽然结束,生命依然旺盛。
  3. “雨後晚花犹好在”:即使在春末,生命仍旧顽强。
  4. “槛前残醉欲醒时”:诗人处于醉意未醒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迷惘。
  5. “百年人事皆如许”:总结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6. “千载诗声亦浪垂”:诗歌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7. “金印不争争钓石”:不追逐权力,反而追求简单的快乐。
  8. “更饶争得鬓边丝”:更显得白发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次对比春花与绿叶,展示生机与时光流逝的矛盾。
  • 拟人:将春天赋予情感,展现诗人的感受。
  • 隐喻:“金印”与“钓石”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天:代表着生命、希望与变化。
  2. 红花: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3. 绿叶:代表生命的旺盛与持久。
  4. 雨后:象征着新生与洗礼。
  5. :表现迷失与对时光的沉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春天的感觉是: A. 喜悦
    B. 期待与失落
    C. 无所谓

  2. “金印不争争钓石”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权力
    B. 追求简单的快乐
    C. 不在乎生活

  3. 诗中“百年人事皆如许”的含义是: A. 人生无常
    B. 人生美好
    C. 人生稳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春尽有感》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探讨了季节的变换与人生的感悟。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短暂与无奈,后者则更多体现出秋天的清冷与思索。两者都以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李定资深 其四 夏日平居奉寄崔伯易兼简朱元弼 答王簿正叔 何处难忘酒十首 其三 赠别晏成绩懋父太祝 寄满子权 送曹杜赴试礼部 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 吴学士席上作 纸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八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挈从 夕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名不正,言不顺 汲汲顾影 赵氏孤儿 送盘 华如桃李 泥而不滓 包含鸬的词语有哪些 答问如流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龍字旁的字 浅希近求 嗷嗷无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