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事

《感事》

时间: 2025-05-06 02:11:33

诗句

浊河从北下,清洛向东流。

清浊皆如此,何人不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1:33

原文展示:

浊河从北下,清洛向东流。
清浊皆如此,何人不白头。

白话文翻译:

浑浊的河水从北方流下,清澈的洛水向东流淌。
清与浊都是这样,世间又有谁能不变白头呢?

注释:

  • 浊河:指水质混浊的河流,象征着世事的纷扰和复杂。
  • 清洛:指清澈的洛水,象征着纯洁和理想。
  • 清浊:意指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
  • 白头:表示衰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显著的典故,但“清洛”可以联想到《洛神赋》中提到的洛水,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作者通过对比浑浊与清澈的水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蟾(约719年-约794年),唐代诗人,字仲明,号清江,晚号孤雁,生于河南,活跃于盛唐时期。高蟾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感事》写于高蟾的晚年,正值个人生活经历的沉淀与反思阶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感事》短小精悍,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诗的开头通过“浊河”和“清洛”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对立。浊河如同人生中的烦恼与困扰,而清洛则是心灵的宁静与理想的追求。两者的并存,折射出人世间的复杂性。

接着,诗人以“清浊皆如此”点出无论是清是浊,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宽容与接受。最后一句“何人不白头”则是进一步升华,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人生悲哀。作者以大自然的变化映射人生的无常,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思考与哲学的深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鲜明,通过清晰的比喻与对比,使读者在简洁的语言中感受到深厚的情感与思考。这种风格使得高蟾的作品在唐诗中独树一帜,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浊河从北下:浊河由北方流下,暗喻人生中不如意之事从外而来,无法避免。
  2. 清洛向东流:清洛水向东流,象征着美好与理想的追求,似乎总是向前。
  3. 清浊皆如此:无论是清还是浊,都是人生的常态,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4. 何人不白头:时间的流逝使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衰老和无常,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浊河”和“清洛”的对比,强调生活中的矛盾与选择。
  • 象征:浊水象征生活的烦恼,清水象征理想与希望。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使情感更加激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哲理思考,传达出一种沉静而又深刻的生命观。

意象分析:

  • 浊河: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恼与挑战。
  • 清洛:象征着理想、纯洁与心灵的宁静。
  • 白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浊河”和“清洛”分别象征什么?

    • A. 清与浊
    • B. 生活的烦恼与理想
    • C. 时间的流逝
    • D. 自然的美
  2. 诗的最后一句“何人不白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命的赞美
    •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高蟾的《感事》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其更多地关注于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责任感。两者尽管主题不同,却都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中展现出深刻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选注》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别海南黎民表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独酌试药玉酒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 仆去杭五年吴中仍岁大饥疫故人往往逝去闻湖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五 曲槛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再和〔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省吃节用 抱火卧薪 高字旁的字 里挑外撅 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符曹 让登 畎亩之中 食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黹屯 象域 干命 包含醋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