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6:43
王元聘惠石菖蒲
作者:姜特立 〔宋代〕
静坐对珍丛,人疑道气充。
轩堂路益远,岩壑意潜通。
石自皱镌巧,苗因灌溉功。
暮年无嗜好,所向略相同。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静坐在石菖蒲旁的情景。周围的环境让人感到道气充盈,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轩堂与远道的距离感增加,似乎在表明与世隔绝的宁静。岩石的纹路是自然雕刻的巧妙,菖蒲的生长则依赖于细心的灌溉。到了暮年,作者已无其他爱好,所向所求都大致相同,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姜特立,字则宣,号贞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人生态度,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共存,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蕴含的道教哲理与个人修养,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首诗以静谧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开头的“静坐对珍丛”传递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着珍贵的石菖蒲所散发出的生机。接下来的“人疑道气充”,则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暗示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轩堂路益远”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渐行渐远,表达了一种超脱与淡然的情绪。而“岩壑意潜通”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深邃与诗人内心的感悟之间的联系。接下来的“石自皱镌巧,苗因灌溉功”,借助石头的质感与植物的生长,揭示了自然之美与人类努力之间的关系。
结尾的“暮年无嗜好,所向略相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沉思,更表达了对生活简单与宁静的向往,显示出一种老当益壮的智慧与从容。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深邃,充分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哲学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静坐对珍丛”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迷茫
B. 宁静
C. 忧愁
D. 快乐
“岩壑意潜通”中的“潜通”意味着什么?
A. 隐秘的交流
B. 明显的联系
C. 没有联系
D. 表面的交往
诗中“暮年无嗜好”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名利的渴望
C. 对生活的简朴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