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红蕉二首 其一

《红蕉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1 01:42:48

诗句

一丛绿凤尾含烟,径尺红英晓更鲜。

曾见画归丹禁里,太湖石后粉墙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2:48

原文展示

红蕉二首 其一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一丛绿凤尾含烟,
径尺红英晓更鲜。
曾见画归丹禁里,
太湖石后粉墙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丛绿凤尾蕉在晨雾中显得格外鲜艳,红色的花朵在清晨时分更显得鲜亮。诗人曾在丹禁(皇宫)中见过这样的画面,那时它们生长在太湖石后、粉墙前。


注释

  • 绿凤尾:一种植物,指的是凤尾蕉,色泽鲜亮,形态优美。
  • 含烟:形容蕉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似乎在烟雾中生长。
  • 径尺:指的是花的高度,一尺左右。
  • 红英:指红色的花朵。
  • 丹禁:古代皇宫的一个典故,象征权力与华丽。
  • 太湖石:常用于园林中的石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 粉墙:指的是用粉刷成白色的墙面,常见于古典园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子玉,号东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为人所知。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红蕉二首 其一》是一首极具视觉美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丛绿凤尾蕉和红色花朵的生动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的“绿凤尾”与“含烟”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在晨雾中,蕉叶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和神秘感。“径尺红英晓更鲜”则以“径尺”形象地描绘出花朵的高度和在晨光中显得更加鲜艳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视觉享受。

“曾见画归丹禁里”一句,带有一种回忆的色彩,诗人似乎是在回顾自己曾经在皇宫中见过的美景,暗示着对美的珍惜与追求。最后的“太湖石后粉墙前”,又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展示了一种和谐美的境界。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丛绿凤尾含烟:描写蕉叶在晨雾中的状态,绿意盎然,仿佛在烟雾的包裹中。
  2. 径尺红英晓更鲜:红花在晨光中显得更加鲜艳,突显出视觉上的强烈对比。
  3. 曾见画归丹禁里:引入回忆,表达出对美的向往,暗示这些美景的高贵与不易得。
  4. 太湖石后粉墙前: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园林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尾蕉比作美丽的风景,赋予其生动的形象。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尾蕉:象征生命力与美。
  • 红英:象征热情与活力。
  • 晨雾:象征神秘与宁静。
  • 太湖石与粉墙:代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凤尾”指的是什么植物?
    A. 竹子
    B. 凤尾蕉
    C. 荷花
    D. 桃花

  2. “径尺红英晓更鲜”中的“径尺”是指什么?
    A. 高度
    B. 颜色
    C. 形状
    D. 位置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美的珍惜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战斗的渴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姜特立的《红蕉二首 其一》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李白则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深邃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立秋日作 舟次吴兴二首 送叶伯几之奉化 知宗柑诗用韵颇险予既知之复取所未用之韵续赋一首三十韵 游九锁山·大涤洞天 答陈景贤 游仙坛 王监簿陶山祷雨志喜 禹穴 鹤林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电卷风驰 传经送宝 車字旁的字 包含缘的成语 彐字旁的字 远引曲喻 骄邪 羽字旁的字 不坏身 移东就西 癶字旁的字 遗训余风 四点底的字 包含泗的成语 计过自讼 蜂猴 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秾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