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1:09
脩篁君子性,枝蔓谩相妨。一自删除后,侁侁弟子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修长的竹子象征着君子的品性,而竹子的枝条和藤蔓却相互妨碍。自从竹子被削去之后,竹子下的弟子们便开始自由地生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君子”常用来指代品德高尚的人,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君子的象征,因其笔直、坚韧且不屈服于风雨。
作者介绍: 姜特立,南宋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作品多反映出士人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对君子品德的强调及对自然的崇敬有关,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洗竹》通过竹子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敬仰和对追随者的期待。开篇即提到“脩篁君子性”,竹子高洁的形象与君子的品德相结合,暗喻了社会理想中人们应具备的品德与情操。接下来的“枝蔓谩相妨”,则揭示了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外在的干扰和阻碍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竹子的枝条和藤蔓会相互纠缠,影响生长。最后一句“一自删除后,侁侁弟子行”,则表达了一种希望:一旦去掉了干扰,竹子能够自由生长,象征着理想人格下的后辈,也能找到自己的路。这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以及对理想和成长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君子品德的赞美,并反映了在理想人格的引导下,后辈们能够自由成长的期望。它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更是对理想追求的呼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脩篁”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枝蔓谩相妨”意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洗竹》与陶渊明的《饮酒》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通过竹子象征理想人格,后者则通过自然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追求。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但表现手法和意象使用上各有不同,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