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

时间: 2025-05-02 12:45:22

诗句

有香影处即追攀,岂必西湖水月间。

若问何人传此诀,后村翁授小孤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22

原文展示: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
刘克庄

有香影处即追攀,岂必西湖水月间。
若问何人传此诀,后村翁授小孤山。

白话文翻译:

在有香气和影子的地方,我便会追寻攀登,难道非得是在西湖的水面和月光之间吗?
如果你问这门技巧是谁传授的,村后的老翁教给了小孤山。

注释:

  • 香影:指梅花的香气和影子,象征梅花的美丽与芬芳。
  • 岂必:难道非得。
  • 后村翁:指的是村后的老者,可能是指一个高人或隐士。
  • 小孤山: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方,可能是梅花生长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雪窗,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诗、文,尤其以梅花诗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又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以梅花为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传承和学习的重视。

诗歌鉴赏:

本诗以梅花为主题,传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追求。开头一句“有香影处即追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向往,梅花的香气和影子引导着他去探索。这不仅是对梅花的喜爱,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接下来的“岂必西湖水月间”,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思考,西湖水月是传统美景,但他认为,真正的美无处不在,不必拘泥于特定的地点。最后两句“若问何人传此诀,后村翁授小孤山”,则引入了传承的主题,暗示着知识和技艺的传递,表达了对前辈智慧的敬仰与感激。这种对梅花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深邃与敏感,整首诗浑然天成,情感自然流露,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香影处即追攀:在有梅花香气和影子的地方我便会去追寻与攀登,表现了对美的向往。
  2. 岂必西湖水月间:难道非得是在西湖的水面和月光之间吗?这里表达了对传统美景的质疑,强调了美的多样性。
  3. 若问何人传此诀:如果有人问这门技艺是谁传授的,表现出对学习和传承的重视。
  4. 后村翁授小孤山:村后的老者教给了小孤山,指向了知识和技艺的传递,暗示了师承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香气和影子与追寻的对象相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的感知。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语气的坚定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梅花展开,借梅花的香气和影子表达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了知识的传承与师承关系。诗中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展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与纯美。
  • 香影:代表梅花的芬芳与幽雅,暗示美的存在。
  • 西湖水月:传统美景,象征诗意和理想。
  • 后村翁:象征知识的传承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影”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香气和影子
    B. 西湖的水月
    C. 小孤山的风景

  2. 诗人认为美的存在在哪里? A. 只在西湖
    B. 任何有香影的地方
    C. 只有在山水之间

  3. 诗中提到的“后村翁”代表什么? A. 一个普通村民
    B. 知识的传承者
    C. 一个隐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白梅花》 - 陆游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 陆游的《白梅花》: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的顽强生长,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花的文化象征与诗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涤砚池 和启新先生丽泽堂原韵 应举日寄兄弟 皋桥岩中道院与梁中砥商岩翁会饮 送耕存大参使日本 其二 送耕存大参使日本 其一 次韵陆承之寒夜有怀 其一 会霜晴诗 其二 次韵沈冲叟见访之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又字旁的字 赐祭 赶前不赶后 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篱子 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巴的词语有哪些 一力当先 包含椽的词语有哪些 滔滔不断 饥来吃饭 龜字旁的字 断缣尺楮 送佛到西天 非字旁的字 霜露之思 纰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